一、中國水泥行業(ye) 現狀
1、水泥產(chan)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目前國內(nei) 外尚無一種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水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經過幾年的快速增長,2005年我國水泥產(chan) 量達9.7億(yi) 噸,占世界水泥產(chan) 量的42.73%。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水泥行業(ye) 的供求矛盾不斷加劇。2005年國內(nei) 水泥市場需求不到10.5億(yi) 噸,而水泥生產(chan) 能力已達13億(yi) 噸,產(chan) 能過剩2.5億(yi) 噸。特別是落後生產(chan) 能力比重仍占60%左右。
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chan) 業(ye) ,水泥工業(ye) 已經成為(wei) 國民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國內(nei) 經濟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國內(nei) 水泥行業(ye) 快速發展。據統計,1978年我國水泥產(chan) 量為(wei) 6524萬(wan) 噸,2005年的水泥產(chan) 量達到10.60億(yi) 噸,我國水泥年產(chan) 量淨增9.95億(yi) 噸。自1985年起我國水泥產(chan) 量已連續21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現如今已占世界水泥總產(chan) 量的48%左右。水泥產(chan) 量的迅速增長,從(cong) 數量上已經基本滿足我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
2、水泥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分析
據統計,2006年10月為(wei) 止,全國水泥銷售總收入為(wei) 2543.09億(yi) 元,同比增長25.92%。伴隨產(chan) 量、銷售收入的穩步增長,利潤總額也持續增長。全行業(ye) 利潤總額達到101.01億(yi) 元,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6倍。除海南、甘肅、黑龍江、廣東(dong) 、山西五省利潤發生虧(kui) 損外,其餘(yu) 26省、市、自治區均處於(yu) 贏利狀態。浙江省1-10月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利潤總額由-2.85億(yi) 元增至0.18億(yi) 元,增幅為(wei) 110%,實現了扭虧(kui) 為(wei) 盈。
山東(dong) 、安徽、河南、江蘇、河北、雲(yun) 南是分列於(yu) 全國累積利潤總額的前六位的省市區;同期利潤增幅最高的為(wei) 貴州省,達到284.4%;安徽、新疆的噸水泥利潤率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水泥工業(ye) 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曆史新高。
3、玻璃業(ye) 競爭(zheng) 分析
國內(nei) 玻璃價(jia) 格走勢及預測:浮法玻璃價(jia) 格經過3-5月價(jia) 格連續上揚在2006年6、7月份淡季相對平穩的走勢後8月份略有上升(,但整體(ti) 來看下半年浮法玻璃價(jia) 格繼續回升的勢頭和幅度將難如2006年上半年,且未來景氣走向不容樂(le) 觀,原因是產(chan) 能擴張壓力仍然較重(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平板玻璃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幅雖然隻有0.4%,但2006年上半年新建成投產(chan) 生產(chan) 線就有7條,在建生產(chan) 線有20條,擬建生產(chan) 線仍有50多條,總能力約2.4億(yi) 重量箱,相當於(yu) 去年底國內(nei) 全部產(chan) 能的58%),據悉,發改委正在醞釀出台對平板玻璃行業(ye) 產(chan) 能過快擴張的調控政策。
4、水泥行業(ye) 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水泥工業(ye) 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wei) 企業(ye) 規模小、產(chan) 品檔次偏低、落後生產(chan) 能力仍占相當比重、能耗大、資源消耗高、環境汙染嚴(yan) 重等。這些問題的產(chan) 生,既有長期低水平發展積累的原因,也有近兩(liang) 年在市場需求拉動下,一些企業(ye) 不顧產(chan) 業(ye) 政策,低水平盲目擴張所帶來的後果。
(1)廠點分散規模小,質量不穩標號低
全國共有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500萬(wan) 元以上)水泥企業(ye) 5000多家,企業(ye) 數量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平均規模僅(jin) 為(wei) 22萬(wan) 噸,遠低於(yu) 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水泥生產(chan) 能力中55%左右仍為(wei) 落後的立窯和小型幹法中空窯,32.5級水泥等低端產(chan) 品約占總產(chan) 量的85%,42.5級及以上的約占12%,其餘(yu) 為(wei) 特種水泥。我國混凝土標號大部分為(wei) C20、C30,而國外多為(wei) C50、C60。由於(yu) 混凝土標號標準低,特別是立窯水泥產(chan) 品質量不穩定,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直接影響建築工程的壽命。
(2)工藝落後能耗高,環境破壞汙染大
與(yu) 新型幹法水泥相比,小立窯、濕法窯等落後工藝能耗高。由於(yu) 目前采用立窯等落後生產(chan) 工藝的能力還占相當比重,造成我國水泥工業(ye) 整體(ti) 能耗還比較高。
水泥工業(ye) 對環境影響主要是粉塵汙染,其粉塵排放量占全國工業(ye) 行業(ye) 粉塵排放總量的40%左右。雖然國家對水泥行業(ye) 的環保問題日益重視,水泥生產(chan) 中的粉塵排放總量逐年降低,但汙染問題仍很嚴(yan) 重。目前多數立窯和幹法中空窯企業(ye) 粉塵排放濃度嚴(yan) 重超標。
(3)人均產(chan) 出效率低,國際比較差距大
2005年我國水泥企業(ye) 全員人均實物勞動生產(chan) 率約800噸/人·年,其中小型企業(ye) 僅(jin) 200噸/人·年,中型企業(ye) 為(wei) 400—600噸/人·年,日產(chan) 2000噸以上新型幹法生產(chan) 線,已提高到2500—4000噸/人·年。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德國為(wei) 3015噸/人·年,法國為(wei) 3273噸/人·年,日本已達到15000噸/人·年。
(4)盲目擴張結構差,礦產(chan) 資源浪費大
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新增水泥產(chan) 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家明令禁止新建的立窯水泥,當前落後生產(chan) 能力的重複建設仍未得到完全有效的遏製。主要原因:一是閑置立窯生產(chan) 能力在市場的刺激下恢複了產(chan) 能,並擴徑改造提高產(chan) 量;二是相當一部分已淘汰關(guan) 閉的小水泥企業(ye) 又投入生產(chan) ,形成虛關(guan) 實開的現象;三是在水泥市場形勢較好的西部地區,不但一些應淘汰的立窯沒有關(guan) 閉,而且還有新建立窯的現象,東(dong) 部地區一些水泥企業(ye) 將拆除的立窯轉移到西部地區恢複生產(chan) 。盲目擴張進一步加大了結構調整的難度,嚴(yan) 重影響了水泥工業(ye) 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一些水泥企業(ye) 不建礦山,采用民采民運方式,不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合理開采利用,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較嚴(yan) 重。
盡管我國水泥行業(ye) 的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與(yu) 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差距。我國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業(ye) 集團水泥生產(chan) 總能力也隻相當於(yu) 世界水泥工業(ye) 第一位的法國拉法基團(Lafarge)一家的產(chan) 能。從(cong) 水泥行業(ye) 的發展規律來看,經營區域性特點明顯的水泥產(chan) 品,龍頭水泥企業(ye) 在區域市場中的市場份額隻有達到60%以上,才能起到穩定區域價(jia) 格作用目前,世界前50家水泥巨頭的生產(chan) 集中度已達到60%以上。因此,要達到穩定區域水泥價(jia) 格的作用,提高我國水泥行業(ye) 的集中度,仍是當務之急。
二、中國水泥行業(ye) 發展趨勢
從(cong) 2006年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全國水泥產(chan) 銷量快速增長,價(jia) 格前三季度企穩回升,第四季度加速上漲,行業(ye) 盈利能力明顯回升。我們(men) 認為(wei) ,水泥行業(ye) 已經走出了2005年的周期性低穀,於(yu) 2006年基本複蘇。
供給是影響2007年供求關(guan) 係的關(guan) 鍵因素,2005~2006年水泥行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5%左右的負增長使得2007年新增產(chan) 能速度將下降,而落後產(chan) 能在政府強製性政策和企業(ye) 內(nei) 生動力下將加速淘汰,預計2007年行業(ye) 產(chan) 能的增長率下降到2%左右。
從(cong) Holcim進軍(jun) 印度水泥行業(ye) 的案例來看,我們(men) 認為(wei) ,外資大舉(ju) 進入中國水泥市場,將助推行業(ye) 整合速度加快,提升相關(guan) 公司的盈利能力。
我們(men) 認為(wei) 應該結構性看待此輪宏觀調控對水泥需求的影響,在農(nong) 村建設、基礎設施以及工業(ye) 投資這三個(ge) 水泥去向中,新農(nong) 村建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未來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而地區結構中,中西部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拉動該地區水泥需求。
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消費地區和購並中心,全球大水泥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將在深層次改變行業(ye) 結構,水泥行業(ye) 麵臨(lin) 全球發展中心向中國轉移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