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泥營銷環境的變化及其影響
從(cong) 2007年開始,我國水泥行業(ye) 的營銷環境出現了一些較大的變化,四大問題將會(hui) 對水泥營銷產(chan) 生重要的影響:一是水泥產(chan) 品新標準即將在今年實施;二是來自政策層麵的對立窯和濕法要的“權力”幹預,已經製定了時間表;三是外資水泥巨頭正在“大舉(ju) 入侵”;四是國家重點扶持60家水泥企業(ye) 的政策正式出台。我國水泥營銷環境的變化,將會(hui) 從(cong) 營銷行為(wei) 層麵對水泥行業(ye) 產(chan) 生多大的影響?水泥營銷將會(hui) 何去何從(cong) ?等等。圍繞這些重要的營銷問題,我們(men) 需要進行新的研判,並依據這些研判的結果和企業(ye) 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製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一、實施水泥產(chan) 品新標準對水泥營銷的影響
關(guan) 於(yu) 實施水泥產(chan) 品新標準以後,將會(hui) 對水泥營銷產(chan) 生的影響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引起人們(men) 的足夠關(guan) 注。從(cong) 宏觀層麵分析,實施水泥產(chan) 品新標準對水泥營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wei) :對立窯企業(ye) 將形成正麵的全麵的打擊;旋窯企業(ye) 的產(chan) 品結構更加簡單、競爭(zheng) 的激烈化程度也會(hui) 加強;旋窯企業(ye) 的利潤將會(hui) 減少。
水泥產(chan) 品新標準的主要內(nei) 容是取消“32·5”級產(chan) 品。那麽(me) ,這就意味著旋窯水泥企業(ye) “42·5”級以下的產(chan) 品,與(yu) 立窯企業(ye) 的所有產(chan) 品處於(yu) 一個(ge) 完全的競爭(zheng) 平台——礦渣水泥、複合水泥、火山灰水泥(下稱“礦渣水泥級”)等等。如果是相同價(jia) 格,那麽(me) 立窯水泥沒有質量優(you) 勢,也沒有品牌優(you) 勢。尤其是幹法旋窯企業(ye) ,其成本優(you) 勢,完全可以置立窯企業(ye) 於(yu) 死地。所以,隨著新標準的實施,立窯企業(ye) 在幹法旋窯企業(ye) 的強大進攻麵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與(yu) 此同時,旋窯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將會(hui) 變得更大激烈。過去,旋窯企業(ye) 之間的產(chan) 品競爭(zheng) 主要集中在“42·5”和“32·5”兩(liang) 個(ge) 產(chan) 品級別上,其次才是礦渣水泥級之間的競爭(zheng) 。而且,礦渣水泥級產(chan) 品的主要競爭(zheng) 對手還是立窯企業(ye) 。而新標準實施之後,旋窯企業(ye) 之間的產(chan) 品將在“42·5”級和礦渣水泥級之間直接產(chan) 生,使得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更加集中,並由此變得激烈。
價(jia) 格將會(hui) 成為(wei) 主要競爭(zheng) 條件之一,使得企業(ye) 利潤可能出現下滑的趨勢。過去,旋窯企業(ye) 的利潤來源分別是“42·5”、“32·5”和礦渣水泥類。企業(ye) 在三大類產(chan) 品之間的調節,肯定比新標準實施以後要強得多,至少多出30%以上的調節機會(hui) 吧?但是現在呢?隻有短兵相接了,特別是立窯水泥產(chan) 品量還占有較大份額的市場,如果你的旋窯產(chan) 品不能在“42•5”級產(chan) 品上獲得足夠的市場份額,而是把產(chan) 品量投放在礦渣水泥級市場份額上的話,企業(ye) 利潤下降,就在所難免。因為(wei) ,立窯企業(ye) 市場營銷的殺手鐧就是“價(jia) 格戰”!
二、政策層麵的“大動作”對水泥營銷的影響
在水泥行業(ye) 發展的政策層麵,國家發改委去年出台的有關(guan) 水泥的產(chan) 業(ye) 政策中,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主要有兩(liang) 個(ge) :一是對20萬(wan) 噸以下的立窯企業(ye) ,提出了“關(guan) 閉”的概念;二是要求各地對“濕法窯”關(guan) 閉的最後時間確定為(wei) “2008年底”。最近,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中國人們(men) 銀行又聯合出台了重點支持60個(ge) 水泥企業(ye) 的名單。這兩(liang) 大政策的出台,將會(hui) 對水泥企業(ye) 的發展導向起到重要的影響。
基於(yu) 國家出台的水泥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政策,從(cong) 營銷視角的“問題觀察”角度來看,下列問題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一是,這兩(liang) 個(ge) 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到水泥行業(ye) 的管理者,喜歡使用“權力幹預”的行為(wei) 習(xi) 慣,這種習(xi) 慣可能源至於(yu) 1999年關(guan) 於(yu) 關(guan) 閉“小水泥”和新建水泥生產(chan) 線隻能選擇“新型幹法技術”的決(jue) 策,並達成了一定的預期目標。二是,試圖利用長官意誌取代市場規律,放大了政策的功能,忽略了市場規律的作用。三是,該政策怎麽(me) 來落實的問題,沒有談清楚;比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很多地方水泥企業(ye) 的行為(wei) 準則,按照政策建設新線一定要“對等淘汰”,結果呢?水泥企業(ye) 要想建設新線,就隻有做假的材料,因為(wei) “對等淘汰”的成本非常大,企業(ye) 是無法承受的。四是,關(guan) 於(yu) “60家國家重點支持水泥”的政策,從(cong) 具體(ti) 名單中的企業(ye) 歸屬中,我們(men) 看到了“國家隊”的概念,這就意味著政策層麵在實施“產(chan) 業(ye) 集中”的同時,國家對水泥行業(ye) 的發展希望掌握一定的主動權。
可以這樣說,目前中國水泥行業(ye) 出台的政策,主要是在為(wei) 新型幹法企業(ye) “保駕護航”!包括水泥產(chan) 品新標準的實施在內(nei) 。這是第一個(ge) 層麵的影響。事實上,已經沒有這個(ge) 必要了。為(wei) 何沒有這個(ge) 必要呢?主要基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的認識:首先,新型幹法企業(ye) 在成本領先方麵已經擁有絕對優(you) 勢,價(jia) 格武器可以消滅任何濕法企業(ye) 和立窯企業(ye) ,隻是不同市場的供求關(guan) 係是否達到需要新型幹法企業(ye) “消滅”濕法和立窯企業(ye) 的問題。其次,水泥行業(ye) 已經就新型幹法技術的優(you) 勢問題,達成了共識,不需要我們(men) 再來“提倡”和“推廣”新型幹法技術了。
第二個(ge) 層麵的影響是對水泥企業(ye) 發展趨勢的解讀。目前的政策導向是“新型幹法”、“規模化”、“集團化”,並將會(hui) 成為(wei) 我國水泥未來十年發展的主旋律,這就要求企業(ye) 在營銷戰略層麵要站得高、看得遠,在產(chan) 品銷售方麵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為(wei) 企業(ye) 的發展提供保障。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行業(ye) 管理者提倡扶持的“十大”國家級水泥企業(ye) 和30大省級水泥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思路,可以作為(wei) 佐證。
第三個(ge) 層麵的影響是對水泥企業(ye) 市場營銷的精細化管理,提出了前瞻性需求。目前國內(nei) 水泥企業(ye) 的第一集團軍(jun) 的主要著眼點,在於(yu) 快速實現“規模化”,傾(qing) 力建設“新線”。但是,在管理方麵卻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培養(yang) 市場營銷人才上投入不足。從(cong) 整體(ti) 上看,我國水泥行業(ye) 的技術人才相對充裕,中高級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嚴(yan) 重不足。即使像海螺集團這樣跑步前進的企業(ye) ,目前同樣麵臨(lin) 中高層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的短缺。人才短缺,很有可能使快步前進的國內(nei) 水泥企業(ye) 的大鱷們(men) ,患上“巨人症”!如果有一天真的如此,那就是國內(nei) 水泥企業(ye) 的悲哀了。因為(wei) ,我們(men) 今天傾(qing) 其所有準備的美味佳肴,就會(hui) 成為(wei) 拉法基、豪西盟、海德堡等外國“列強”的豐(feng) 美“大餐”!
第四個(ge) 層麵的影響是對水泥企業(ye) 實施擴張性營銷戰略產(chan) 生重大的影響。就是在政策力主水泥行業(ye) 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的過程中,銀行資本將會(hui) 成為(wei) “產(chan) 業(ye) 集中”實施過程的主要推進劑,重點扶持的企業(ye) 將會(hui) 獲得優(you) 先權。換句話說,銀行資本在很大程度上將會(hui) 決(jue) 定“產(chan) 業(ye) 集中”的速度和“集中度”,以及“向誰”集中的問題。也就是說,立窯企業(ye) 和小型幹法水泥企業(ye) ,在獲得銀行資本的過程中從(cong) 政策層麵先行失利。
三、外資水泥“大舉(ju) 入侵”對水泥營銷的影響
近兩(liang) 年來,外資水泥巨頭跑步進入中國市場,如拉法基到目前在中國控製了接近2000萬(wan) 噸的產(chan) 能,計劃在2010年達到4000萬(wan) 噸;再如,豪西盟控股華新水泥已經獲得國家批準;三如,台灣水泥聲稱到2008年即可達到2000萬(wan) 噸等等。外資企業(ye) 的“大舉(ju) 入侵”,將給我國水泥營銷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影響呢?
外資水泥在近三年來的動靜相當大,野心也不斷暴露出來。最早一批進入我國的外資企業(ye) ,如日韓的大宇水泥等,動作都很小,規模也隻有幾百萬(wan) 噸。相反,九十年代中後期才進入我國的水泥巨頭,到了2005年終於(yu) 開始發威了,首先是拉法基與(yu) 瑞安的合並,使得拉法基一夜之間成為(wei) “西南王”,並在四川成功“牽走雙馬”;其次是豪西盟通過股票投資的方式,於(yu) 2006年控股我國中部的水泥巨頭華新集團;再次是海德堡倉(cang) 儲(chu) 之下“入侵”冀東(dong) 水泥,盡管首戰“失利”,但是戰爭(zheng) 才“剛剛開始”;其四是海螺集團也處於(yu) 外資的“滲透範圍”;其五是台灣水泥在我國的快速發展。
目前的外資水泥巨頭還處於(yu) 搶占“地盤”的階段,如拉法基的目標“勢力範圍”在短期之內(nei) 還會(hui) 在西南地區展開;豪西盟也主要集中在湖北為(wei) 中心的華中市場,而且還沒有到豪西盟直接接管華新的時候;海德堡是急於(yu) 參與(yu) 華北市場,由於(yu) 用力過猛,控股冀東(dong) 水泥的動作目前還未能成功;台灣水泥主要集中於(yu) 華中、華南的沿海,唯有亞(ya) 東(dong) 在四川打下一顆釘子。因此,國際水泥巨頭之間的競爭(zheng) 還沒有開始!
那麽(me) ,從(cong) 上述的外資水泥巨頭的“圈地運動”中,我們(men) 看到外資水泥巨頭們(men) 不僅(jin) 是投資建廠的問題,而是投資以後五十年、一百年,乃至更久都是否存在水泥市場的問題。那麽(me) ,這樣的市場在哪裏?在人口集中的、經濟發達的東(dong) 部沿海地區和省會(hui) 級城市,以及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地區級二級城市。這種投資理念,充分體(ti) 現了國際水泥巨頭投資行為(wei) 的“理性”和“戰略性”眼光。也許,這就是他們(men) 能夠發展成為(wei) 國際水泥巨頭的根本原因吧。
在營銷行為(wei) 方麵,我們(men) 認為(wei) 帶來正麵的影響會(hui) 更多,其中主要有幾個(ge) 方麵:一是為(wei) 內(nei) 資企業(ye) 培養(yang) 人才,比如拉法基、海德堡培養(yang) 法出來的人才,我們(men) 內(nei) 資企業(ye) 可以去“挖”,通過“挖”人才來提升隊伍的“戰鬥力”;二是帶來市場秩序的改善,比如傳(chuan) 統水泥行業(ye) 墊資的問題導致貨款風險,外資進來以後,正在不斷地改善;三是競爭(zheng) 環境的改善,有利於(yu) 水泥營銷組織的整體(ti) 提升,學習(xi) 風氣日盛;四是促進各個(ge) 水泥企業(ye) 狠抓質量和管理,盡可能地在提升產(chan) 品質量的同時,通過管理來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競爭(zheng) 的能力;五是促進水泥營銷研究的發展,尤其是近三年來,我們(men) 在水泥營銷研究方麵傾(qing) 注了很多心血,也出了不少的成果。
因此,不必要把外資的“大局入侵”看得太可怕。關(guan) 鍵是,要加快學習(xi) 的步伐,如何盡快解決(jue) 縮短與(yu) 外資在營銷管理問題上的差距的問題。
四、內(nei) 資與(yu) 外資“和諧相處”對水泥營銷的影響
最近出現了很多的“行業(ye) 聲音”,就是關(guan) 於(yu) 外資的大踏步進入,可能引起區域壟斷、帶來我國經濟安全、國有資產(chan) 流失等等問題,使得人們(men) 對外資產(chan) 生了某些“情緒”,並成為(wei) 最近行業(ye) 媒體(ti) 炒得比較多的問題。其中,《中國建材報》還為(wei) 此發表了係列文章,讀過之後的感覺是媒體(ti) 對外資水泥企業(ye) 持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甚至個(ge) 別人帶有“民族主義(yi) ”的情緒。從(cong) 營銷角度怎麽(me) 來看待這個(ge) 問題呢?
第一,能否“和諧相處”,將取決(jue) 於(yu) 外資水泥企業(ye) 是否真的要實施“區域壟斷”戰略。
在中國,實施區域壟斷戰略,在局部地區是可以實現的。比如,四川、重慶、雲(yun) 南、貴州、西藏、新疆、甘肅、青海等地區,都有實施局部壟斷的地理條件。相反,華中、華東(dong) 、華南、華北等地區,要實施區域壟斷或局部壟斷是比較困難的。拉法基高層的文英勇先生在接受數字水泥網記者的專(zhuan) 訪中,強調了拉法基隻願意成為(wei) 區域領導者,而非“壟斷者”。當然,這兩(liang) 者之間的界線僅(jin) 僅(jin) 是一步之遙。
防止區域壟斷,是政府才做得到的事情。所以,政府在項目批準、並購批準的過程中,要有超前防範意識,而且不能從(cong) “全國市場份額”來判斷是否出現“壟斷”的問題。中國太大,水泥企業(ye) 要在全國範圍內(nei) 實現“壟斷”,至少在十年內(nei) 還沒有哪一個(ge) 企業(ye) 做得到的。但是,要實現區域壟斷則在三五年內(nei) 就可能實現。
有一個(ge) 觀點需要明確的是,“區域壟斷”必將遭至政府的最終反擊,壟斷者必將付出代價(jia) 。國家建材協會(hui) 會(hui) 長張為(wei) 人在接受媒體(ti) 采訪中,關(guan) 於(yu) 外資的並購問題時說道:“市場應該是開放的、競爭(zheng) 的,不應該由少數企業(ye) 壟斷。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又是受運輸半徑製約的區域性產(chan) 品。因此,即便是地區水泥市場如果被壟斷,也將對國家經濟建設和水泥市場的健康成長產(chan) 生極為(wei) 不良的影響。”這個(ge) 觀點的內(nei) 涵值得深思。
第二,“和諧相處”是主題,“摩擦”將無所不在。
市場有自己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任何一個(ge) 區域性的水泥市場,都會(hui) 處於(yu) “和諧相處”是主題、“摩擦”將無所不在的局麵。這樣的局麵不會(hui) 因為(wei) 外資水泥企業(ye) 的出現而單獨出現,即使沒有任何外資企業(ye) ,局部市場的水泥企業(ye) 之間都一直處於(yu) 這個(ge) 狀態,這是市場競爭(zheng) 的必然結果。
第三,隻要防止了“區域壟斷”,自然解決(jue) 經濟安全的問題。
人們(men) 對外資進入可能帶來經濟安全的擔心,是一種“超前意思”,值得欣賞,但是我們(men) 認為(wei) 誇大了負麵的意義(yi) 。就像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媒體(ti) 天天講“狼來了”的故事,結果呢?五年後的今天,這些狼對於(yu) 我們(men) 老百姓而言,不僅(jin) 沒有帶來危害,反而帶來了生活品質的提升與(yu) 大量的就業(ye) 機會(hui) 、增加了經濟收入、降低了生活成本。
拉法基在成都的都江堰建設了水泥生產(chan) 線,2002年就投產(chan) 了;台資四川亞(ya) 東(dong) 水泥也在去年投產(chan) 了。無論是拉法基還是亞(ya) 東(dong) 的加入,都給四川水泥行業(ye) 的發展帶來了內(nei) 動力,比如,峨勝水泥集團在20年前還是一個(ge) 年產(chan) 兩(liang) 萬(wan) 噸的小立窯,而今已經發展到了接近200萬(wan) 噸的產(chan) 能,今年年底的新線建設投產(chan) 後,將達到400萬(wan) 噸的產(chan) 能;目前,峨勝的產(chan) 能戰略目標已經鎖定到1000萬(wan) 噸。這就是外資給我們(men) 帶來的競爭(zheng) 效應。
第四,國有資產(chan) 流失與(yu) 否,主要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自己的管理者如企業(ye) 管理者、國有資產(chan) 管理者,並非是外資水泥巨頭在刻意“侵吞”國有資產(chan) 。
有人說,外資水泥企業(ye) 收購國有水泥企業(ye)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資產(chan) 的流失。這個(ge) 說法對外資水泥巨頭是有失公允的。我們(men) 深信一點,無論是拉法基、豪西盟還是海德堡,根本不在乎是否能夠占有這點“國有資產(chan) ”,他們(men) 更為(wei) 關(guan) 心這個(ge) 企業(ye) 未來給他們(men) 帶來的收益。而且能否收購這些國有企業(ye) ,是我們(men) 說了算,不是外資說了算的問題。冀東(dong) 水泥不是就拒絕了海德堡的“控股意願”嗎?
五、對內(nei) 資水泥企業(ye) 一些營銷視角的建議
對於(yu) 我國目前處於(yu) 第一集團軍(jun) 的水泥企業(ye) 而言,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我們(men) 認為(wei) 已經不隻是解決(jue) “產(chan) 能規模”的問題了,更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市場上下功夫;在“錢途”的問題上,外資的錢可以吸收,但是最好控製在自己能夠控製的範圍,而且還要防止不同外資企業(ye) 分資入股、最後合股成為(wei) 大股東(dong) 控製企業(ye) 的問題。
另外,目前處於(yu) 中國水泥行業(ye) 急劇變革時期,“產(chan) 能問題”成了水泥企業(ye) 家日思夜想的問題。有些地方官員為(wei) 了自己的“政績”,往往不管企業(ye) 的實際情況,一味地“鼓勵”企業(ye) 家上規模,並為(wei) 此開辟係列“綠燈”。請我們(men) 的水泥企業(ye) 家們(men) ,一定要冷靜。因為(wei) ,企業(ye) 要的是長期“業(ye) 績”,政府官員要的是本屆政府的“政績”,雙方的“需求點”是不一樣的。
來源:數字水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