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市場中的幾個不穩定因素

發布日期:2007-07-23

     市場動向,瞬息萬(wan) 變。今年二季度以來,水泥市場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上漲勢頭,極大的提升了各大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的熱情。然而,隨著氣溫的日漸上升,我們(men) 進入了火紅的7月,然而在這時,水泥市場上的諸多不穩定因素,也開始逐漸顯現來。

      成本 煤價(jia) 是關(guan) 鍵

      據國家統計局611日發布的最新統計,由於(yu)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jia) 格上漲3.6%等因素,5月份全國工業(ye) 品出廠價(jia) 格同比上漲2.8%,統計顯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ye) 出廠價(jia) 格同比上漲2.6%。其中,原煤出廠價(jia) 格上漲2.3%

      煤炭價(jia) 格的持續上漲,令各個(ge) 水泥企業(ye) 紛紛感到了成本上的壓力。兩(liang) 個(ge) 月都還比較穩定的內(nei) 地市場,也終於(yu) 進入了上漲的行列。四川貴達實業(ye) 有限公司的李經理表示,由於(yu) 煤炭價(jia) 格的上升,目前公司的水泥價(jia) 格已經漲到了每噸280元左右,比前期多出了10元。同樣,重慶、雲(yun) 南等地的水泥價(jia) 格也因為(wei) 成本的提升而紛紛上抬。

      但是,就各地企業(ye) 回饋的信息來看,大多數企業(ye) 都表示,在成本方麵還能夠繼續維持下去。自貢富江水泥廠的王廠長告訴記者,盡管現在的煤炭價(jia) 格居高不下,但企業(ye) 基本上都寧願選擇自身內(nei) 部“消化”。如果貿然提升出廠價(jia) 格,必然會(hui) 使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zheng) 力大打折扣。

      然而,業(ye) 內(nei) 人士也指出,水泥成本的壓力並不僅(jin) 僅(jin) 來自煤炭價(jia) 格的升溫。目前,第3次煤電聯動已經是呼之欲出,屆時,水泥的生產(chan) 成本將會(hui) 有進一步提高。不過,有相關(guan) 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目前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對電力行業(ye) “上大壓小”,煤電聯動將會(hui) 被暫時“放一放”。

      4月份,國家發改委剛剛發布過降低小火電機組上網電價(jia) 的通知,在這個(ge) 時候如果出台煤電聯動,無疑會(hui) 增加政策執行的難度。而且,電價(jia) 提高的成本主要將由地方企業(ye) 來承擔,之前的煤電聯動已經使地方政府頗有微辭。地方利益也將是中央在電價(jia) 決(jue) 策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但就目前的形勢看,第3次煤電聯動的實施也隻是時間問題。

      政策 出口退稅取消

      據青島海關(guan) 統計,2007年一季度,山東(dong) 口岸水泥出口量、價(jia) 齊減,出口258萬(wan) 噸,價(jia) 值8075萬(wan) 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5%7.6%。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這主要還是由於(yu) 國家在2006年出台了一係列針對水泥產(chan) 業(ye) 的宏觀調控政策,水泥落後產(chan) 能淘汰力度加大,致使產(chan) 能過剩現象有所好轉,產(chan) 業(ye) 集中度提高,水泥產(chan) 業(ye) 秩序明顯好轉,國內(nei) 水泥價(jia) 格逐漸回升。然而,個(ge) 別企業(ye) 也提出,目前水泥出口量的減少,也和國家在逐步調整水泥行業(ye) 出口退稅政策有一定關(guan) 係。

      在今年618日之前,包括從(cong) 中國水泥協會(hui) 等各方麵透露出來的消息均顯示,年內(nei) 國家不會(hui) 出台下調水泥出口退稅率的政策,暫時讓擁有水泥出口業(ye) 務的企業(ye) 鬆了一口氣。但近來形勢卻急轉直下。繼2006年的9月,國家對包括水泥在內(nei) 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進行調整之後,今年61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改委、商務部和海關(guan) 總署五部委又發布了《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guan) 於(yu) 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下稱《通知》),規定從(cong) 200771日起,調整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覆蓋了海關(guan) 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這是近幾年來調控出口退稅力度最大的一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

      在《通知》中,明確表示了將取消水泥的出口退稅。這一消息讓很多業(ye) 內(nei) 人士紛紛大跌眼鏡。至此,在水泥業(ye) 界內(nei) 對於(yu) 水泥出口退稅是否取消的許久傳(chuan) 聞也宣告塵埃落定。行業(ye) 人士指出,由於(yu) 水泥出口主要分布在國內(nei) 龍頭企業(ye) ,因此,取消水泥出口退稅主要會(hui) 對大型水泥企業(ye) 將產(chan) 生一定的負麵影響。

      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在接受國內(nei) 相關(guan) 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中國相關(guan) 出口商品的成本將會(hui) 增加,從(cong) 而會(hui) 對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產(chan) 生一定的抑製作用。由於(yu) 這次在政策設計時采取了“有保有壓”的區別政策,釋放了國家產(chan) 業(ye) 結構、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的明確信號,有利於(yu) 引導企業(ye) 減少“高耗能、高汙染、資源性”產(chan) 品的出口,減少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chan) 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chan) 品的出口,從(cong) 而引導企業(ye) 調整投資方向,避免盲目投資和產(chan) 能過剩。

      而業(ye) 界分析師也認為(wei) ,從(cong) 長遠看,《通知》的出台,將有利於(yu) 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和全民的長遠利益。總體(ti) 上看,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力度適中,並且重點在於(yu) 結構調整,不會(hui) 對正常外貿出口產(chan) 生明顯的負麵影響。

      傳(chuan) 聞 銀行加息

      早前各方麵的消息稱,我國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速度在放緩。但就最新的固定投資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城鎮固定資產(chan) 投資32045億(yi) 元,同比增長25.9%。這一數據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此前經濟學家預計本期投資增長幅度可能會(hui) 比前一個(ge) 月的數據有所降低。然而在1~4月份,中國城鎮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率為(wei) 25.5%的情況下,5月份又高出了0.4個(ge) 百分點。有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國內(nei) 固定投資增長依然主要來自於(yu) 高耗能的第一產(chan) 業(ye) 以及房地產(chan) 業(ye) ,而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明顯高於(yu) 中央直接投資。

      “各地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熱情高漲,有力的支撐著水泥市場的蓬勃發展。”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如是說,目前的情況確實是這樣,固定資產(chan) 的持續高速增漲,也帶來了國內(nei) 大量的水泥需求,拉動著整個(ge) 水泥市場。

      無庸質疑,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火暴,帶動了水泥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然而,從(cong) 另一個(ge) 側(ce) 麵,也反映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經濟過熱現象。因此,近日也不斷爆出銀行準備加息的傳(chuan) 聞。行業(ye) 人士在分析時指出,如果銀行加息,肯定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壓製固定資產(chan) 的投資熱情,自然也會(hui) 對水泥市場產(chan) 生影響,但影響應該不會(hui) 很大。

      不過,銀行加息的傳(chuan) 聞也並非空穴來風。目前,加息之風似乎已經蔓延全球,就連一向以“中立”自居的瑞士亦難以幸免。近日,瑞士中央銀行宣布將主要利率提高25個(ge) 基點至2.5%。這也是繼今年3月和6月歐洲央行兩(liang) 次將歐元區主要利率提高0.25個(ge) 百分點,510日英國央行將基礎利率從(cong) 5.25%升至5.5%之後,歐洲國家央行再度以加息提示通脹風險。

      事實上,除歐洲以外,世界各主要經濟體(ti) 均開始以加息作為(wei) 主要對抗經濟過熱、貨幣通脹的手段。早在今年221日,日本央行將基本利率從(cong) 0.25%升至0.5%,繼去年7月解除零利率政策後再次采取緊縮銀根行動。

      經濟學家指出,此次全球升息的直接動因是經濟過熱與(yu) 通脹壓力,深層次的原因可追溯到全球經濟的聯動性與(yu) 勞動力、原材料價(jia) 格的上漲。

      但國內(nei) 的加息目前也隻是傳(chuan) 聞。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目前,印花稅出台後的股票市場正處於(yu) 波動調整時期,這種調整正符合政府心意,既沒有直線下跌也不是繼續高速上漲。因此在本月內(nei) 立即調整利率的可能性並不大,預計加息行為(wei) 將出現在七八月份。

      到底國內(nei) 銀行何時加息,以及加息後對水泥市場將會(hui) 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men) 也隻有靜觀其變了。

      影響 來自小立窯

      根據水泥工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要求,2008年底前各地將淘汰各種規格的幹法中空窯、濕法窯等落後工藝技術裝備,進一步削減立窯生產(chan) 能力,有條件的地區要淘汰全部立窯。然而,似乎政策在實施的時候,還是會(hui) 有很多困難。中小立窯企業(ye) 在當前的水泥市場上還占有相當的比例,並且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目前,國內(nei) 水泥市場還基本保持著風平浪靜的局麵。但安徽大江水泥負責銷售的丁總在談到水泥市場時卻提出,盡管現在國內(nei) 水泥市場比較穩定,價(jia) 格基本沒有變化的趨勢,但很多小型立窯企業(ye) 卻在此時“大顯身手”。丁總介紹說,一些小型立窯水泥廠現在為(wei) 了能夠抓住市場,紛紛降低自身價(jia) 格,但在降價(jia) 的同時,又不得不考慮到成本問題,因此就隻能在質量上打主意。而在市場上,一些購買(mai) 者往往隻看到價(jia) 格的差異,忽視了質量問題。這樣一來,那些劣質水泥就擾亂(luan) 了本來平穩的市場,也給正規的大中型企業(ye) 的銷售帶來了負麵影響。

      山東(dong) 日照港源水泥負責銷售的張主任同樣也提到了這個(ge) 問題。但同時,張主任也表示,這種小型立窯所帶來的影響也不會(hui) 很大。因為(wei) 小型立窯企業(ye) 的市場主要麵向農(nong) 村,而各大中型水泥企業(ye) 主要麵對的市場是大型的工程項目。對於(yu) 這樣的一些工程,以小型立窯廠的水泥質量和數量都是無法進入的。

      競爭(zheng) 價(jia) 格自律

      當前的水泥市場看上去還比較平穩,但業(ye) 界內(nei)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水泥市場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各地區,各企業(ye) 之間的市場競爭(zheng) ,仍然是相當激烈的。

      首先,新一輪的水泥生產(chan) 許可證換發工作正陸續展開,新修訂的水泥產(chan) 品標準也實施在即。新型幹法水泥項目在全國各地的快速發展勢必加快水泥行業(ye) 的重新洗牌,促進區域市場的整合,形成新的產(chan) 業(ye) 布局。

      數據顯示,2006年,廣東(dong) 省全省新建成投產(chan) 新型幹法生產(chan) 線就有13條,其中,日產(chan) 5000噸生產(chan) 線8條、日產(chan) 2500噸生產(chan) 線5條,新增水泥熟料產(chan) 能1628萬(wan) 噸。放眼全國,各地的發展形勢也大致相同。

      其次,各地新型幹法水泥正在大量興(xing) 起,而中小型立窯水泥的退出在現在看來,速度依然緩慢。由此所導致的,在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勢必加大。業(ye) 內(nei) 人士說,目前的競爭(zheng) ,並不僅(jin) 僅(jin) 是幹法水泥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同時也伴隨著幹法水泥企業(ye) 與(yu) 立窯水泥廠商的市場價(jia) 格之爭(zheng) 。

      盡管現在反映出來的各地水泥價(jia) 格都沒有明顯波動,但各廠家之間的實際成交價(jia) 格誰也不得而知。不少廠家在談到市場價(jia) 格時,都表現出了對市場惡性競爭(zheng) 的顧慮。畢竟,沒有哪家企業(ye) 希望陷入殘酷的價(jia) 格戰。因此,一些地區紛紛成立自己的價(jia) 格同盟,或製定“行業(ye) 自律規則”,來謀求共同的良性發展。

      2004年,新疆水泥產(chan) 業(ye) 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市場也呈現出了供大於(yu) 求的情況,隨之而來的“價(jia) 格大戰”讓新疆的建材企業(ye) 在當年虧(kui) 損上億(yi) 。為(wei) 了避免整個(ge) 行業(ye) 出現“魚死網破”的局麵,新疆水泥行業(ye) 的同仁們(men) 開始討論如何形成“行業(ye) 自律”的問題。最後,各個(ge) 企業(ye) 聯合“限產(chan) ”和達成了“統一水泥市場銷售價(jia) 格的協議”。價(jia) 格同盟之後,“水泥企業(ye) 實行統一的市場銷售價(jia) 格,將使隨意按照自己意願來定價(jia) 的情況得到控製。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企業(ye) 間的低價(jia) 惡性競爭(zheng) ,也有利於(yu) 水泥行業(ye) 整體(ti) 的向前發展。

      然而,在“價(jia) 格自律”的大環境下,企業(ye) 自身的誠信就成為(wei) 了關(guan) 鍵問題。一些已經在行業(ye) 自律公約上簽字的水泥企業(ye) 也表示,擔心個(ge) 別廠家在價(jia) 格上無法按章行事,從(cong) 而擾亂(luan) 整個(ge) 行業(ye) 的自律規則。但在目前看來,一些地方的行業(ye) 自律規則在規範市場方麵確實發揮著很好的作用,也值得各地推廣借鑒。行業(ye) 專(zhuan) 家分析指出,畢竟市場的穩定有利於(yu) 大家的共同發展,如果僅(jin) 僅(jin) 為(wei) 了眼前的利益而打破整個(ge) 水泥市場的良好發展狀況,是得不償(chang) 失的。

來源:水泥商情網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