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明:水泥工業的未來一片美好

發布日期:2013-08-03

 作者:王怡潔   來源: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據高長明預測,未來我國還將有七八年的保持水泥需求增長的空間,也就是到2020年之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我國水泥市場的整體(ti) 趨勢仍然是樂(le) 觀向上。 

 

  “作為(wei) 一位從(cong) 事水泥行業(ye) 60年的老科技工程人員,我心裏的確埋藏著一個(ge) 中國夢,這就是中國要成為(wei) 世界水泥強國的夢!”

 

  在資深水泥專(zhuan) 家高長明心中,他始終懷揣著這樣的夢想。雖已80歲高齡,但高長明仍然精力旺盛、思維敏捷。半個(ge) 多世紀來,他時刻心係行業(ye) ,時至今日還在為(wei) 行業(ye) 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此次采訪高長明,是想請教關(guan) 於(yu) 水泥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傳(chuan) 了幾個(ge) 簡訊後,高長明欣然接受。電話那邊,這位老專(zhuan) 家以樂(le) 觀的態度,描述著行業(ye) 的美好願景,勾勒著自己心中的中國夢。

 

  產(chan) 能利用率多少才算合理?

 

  得知產(chan) 能過剩這一采訪主題後,高長明便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wei) 現在盡管有點過剩,但絕不是悲觀的、嚴(yan) 重的、深度的、長期的、危機性的過剩,現在還處於(yu) 比較樂(le) 觀的形勢。”

 

  當然,高長明的判斷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依有據。

 

  按照國際公認的準則(水泥產(chan) 能年利用率的正常範圍為(wei) 70%-80%),我國現今水泥工業(ye) 的態勢應屬正常健康狀態。然而我國媒體(ti) 以及行業(ye) 內(nei) 絕大多數的觀點都認為(wei) ,我國水泥工業(ye) 已身患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的頑疾,而且還處在惡性競爭(zheng) 、利潤下降、虧(kui) 損擴大的邊緣,企業(ye) 備受煎熬。兩(liang) 種認知對同一對象的判別何以會(hui) 相差如此懸殊?

 

  其實,國內(nei) 外長期生產(chan) 經驗表明,水泥窯每年正常的運轉時間為(wei) 300~310天,即年運轉率為(wei) 82%~85%。水泥窯的熟料產(chan) 能實際上就是在這樣的滿負荷條件下確定的。為(wei) 了賦予水泥窯對市場需求的波動一定彈性,因而對窯的產(chan) 能年利用率往往設計為(wei) 70%~80%。亦即在正常情況下,水泥窯本身就應該有20%~30%的富餘(yu) 能力(時間)來適應市場的需求。

 

  在高長明看來,大家現在對這一國際準則有不同看法。“現在很多人認為(wei) 產(chan) 能利用率必須在85%85%以上才算合理,假如在70%左右就算過剩,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科學的。”

 

  針對這一現象,高長明搜集整理了2006~2011年世界水泥產(chan) 量前20個(ge) 國家的全國水泥產(chan) 能利用率統計(除中國外),並從(cong) 中看出,雖然各國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不盡相同,但是其平均值卻趨穩於(yu) 73%左右。這是一個(ge) 頗具代表性和說服力的數據,與(yu) 國際公認的水泥產(chan) 能利用率介於(yu) 70%80%之間均屬正常合理的經驗完全吻合。

 

  同理,如果水泥產(chan) 能利用率高於(yu) 80%85%則傾(qing) 向於(yu) 產(chan) 能不足,供應偏緊:低於(yu) 70%65%則傾(qing) 向於(yu) 產(chan) 能過剩,供大於(yu) 求。

 

  “實際上,我國產(chan) 能利用率最低的時候是在2010年,隻有68%。之後我國水泥產(chan) 能利用率在逐年增加,今年會(hui) 達到73%,明後年還會(hui) 提高一到兩(liang) 個(ge) 百分點,將穩定在75%左右。”

 

  通過高長明的分析,不難發現我國水泥的產(chan) 能過剩隻是個(ge) 別地區的個(ge) 別案例,水泥市場整體(ti) 仍舊樂(le) 觀。

 

  新增產(chan) 能是否加劇過剩?

 

  目前我國在建的水泥生產(chan) 線有200多條,假使這些生產(chan) 線未來全部投產(chan) ,將釋放出約3億(yi) 多噸的產(chan) 能,難道這些新增產(chan) 能不會(hui) 導致過剩加劇嗎?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也是很多人認為(wei) 產(chan) 能過剩會(hui) 更為(wei) 嚴(yan) 重的依據。

 

  而在高長明看來,這些新增產(chan) 能不僅(jin) 不會(hui) 造成過剩加劇,反而還會(hui) 促使落後生產(chan) 線的淘汰。

 

  “在水泥行業(ye) ,分兩(liang) 種類型的企業(ye) 。一種是真正做事業(ye) 的大企業(ye) ,想要在市場站住腳,比如中國建材、中國中材、海螺、山水、華新、華潤等,這些大企業(ye) 不吭不響,一條線接著一條線地在建。此外,還有一些落後的水泥生產(chan) 線,他們(men) 的聲音則是傾(qing) 向嚴(yan) 重過剩,他們(men) 寄希望於(yu) 停建新的生產(chan) 線,以保自己能夠生存下去。”

 

  一個(ge) 事實是,當前大家都在趕末班車,於(yu) 是這兩(liang) 年很多企業(ye) 都在拚命地建生產(chan) 線,以此抓住最後的時機。

 

  高長明認為(wei) ,很多行業(ye) 人士僅(jin) 僅(jin) 關(guan) 注200多條新建生產(chan) 線全部釋放產(chan) 能後將產(chan) 生的過剩現象,而忽略了目前我們(men) 還有3億(yi) 多噸落後產(chan) 能的現狀。

 

    反之,假如這3億(yi) 多噸的落後產(chan) 能全部淘汰,將會(hui) 與(yu) 新增產(chan) 能形成等量置換,又何來“過剩”這一說呢?

 

  “因此,當務之急應是淘汰這些落後產(chan) 能,而有些地方仍想保護這些落後水泥廠,這樣一來,再加上新增產(chan) 能,今後隻能麵臨(lin) 賠錢幹的局麵。”高長明感歎道,“立窯當初能夠大範圍的淘汰,正是因為(wei) 新型幹法生產(chan) 線的陸續建立,而這次淘汰當前3億(yi) 多噸落後產(chan) 能,也要靠新增先進生產(chan) 線的建立。”

 

  據高長明預測,未來我國還將有七八年的保持水泥需求增長的空間,也就是到2020年之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我國水泥市場的整體(ti) 趨勢仍然是樂(le) 觀向上。

 

  市場、企業(ye) 如何相互輝映?

 

  其實,國家早在幾年前就頒布了遏製新增水泥產(chan) 能的相關(guan) 文件,但執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在高長明心中,始終認為(wei) ,市場機製的調節才能解決(jue) 產(chan) 能過剩問題。通過以市場為(wei) 導向、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調節模式才能有利於(yu) 行業(ye) 的健康有序發展。

 

  “市場有一定的自我調節修複能力,通俗地說,市場會(hui) 管住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比如,投機性的盲目投資肯定會(hui) 虧(kui) 損,市場會(hui) 給這些投資者以教訓,因此,我們(men) 要相信市場。”

 

  在高長明看來,現階段我國計劃經濟的殘餘(yu) 還有存在。如果片麵根據政府官員對市場的判斷就會(hui) 增加投資的風險性。而對真正做投資的人來說,還是要理性地分析市場形勢。

 

  “在近十幾年之內(nei) ,水泥行業(ye) 的利潤雖有高有低,但總體(ti) 來講,水泥在重化工行業(ye) (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等)裏,一直處於(yu) 有利緊密的局勢,水泥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wei) 什麽(me) 還在不斷地建水泥生產(chan) 線,是因為(wei) 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投資仍然有利可圖。”

 

  企業(ye) ,作為(wei) 最重要的市場主體(ti) ,其生產(chan) 和經營活動直接關(guan) 係著整個(ge) 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在水泥行業(ye) ,行業(ye) 集中度較低則是一大詬病。

 

  具體(ti) 說來,目前水泥行業(ye) 中前10家大企業(ye) 產(chan) 量占整個(ge) 行業(ye) 的26%左右,離2015年水泥行業(ye) 大企業(ye) 集中度達到35%的目標還相距甚遠。行業(ye) 集中度不夠,就會(hui) 影響整個(ge) 水泥市場的秩序,行業(ye) 不夠不規範,惡性競爭(zheng) 、假冒偽(wei) 劣事件時有發生,導致大型水泥企業(ye) 對於(yu) 市場的控製能力、對市場價(jia) 格話語權的控製力較差。

 

  而在麵對水泥產(chan) 能過剩時,領軍(jun) 企業(ye) 尤其要扛起大旗,發揮主觀能動性,帶領中小企業(ye) ,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對高長明來說,大企業(ye) 所要做的則是整合重組,真正建立市場集中度。“市場會(hui) 把落後生產(chan) 力淘汰掉,而那些競爭(zheng) 力差的企業(ye) 也會(hui) 慢慢被大企業(ye) 所兼並,等到行業(ye) 集中度提高以後,市場競爭(zheng) 力也隨之提高,而且不會(hui) 出現惡性競爭(zheng) 。”

 

  在與(yu) 高長明的交談中,他字裏行間都透露著對水泥工業(ye) 的熱忱和樂(le) 觀積極的態度。他特別寄厚望於(yu) 年輕一代的企業(ye) 家和水泥科技工作者。“他們(men) 才是我國水泥工業(ye) 由大變強的希望和實力的發動機。”

 

  高長明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他深深熱愛的水泥工業(ye) ,而這半個(ge) 多世紀的坎坷追求,也未曾動搖他摯愛水泥的心。

 

  一個(ge) 人一生隻能做一件事,隻要人們(men) 能夠實實在在、一點一滴去做,相信收獲的季節絕不會(hui) 冷落那些潛心創造和努力追求的人。這就是高長明的人生信條。

 

  “我深信,深藏在我心中半個(ge) 多世紀的水泥強國夢,再經曆我國全體(ti) 水泥同仁15年左右的奮鬥與(yu) 創新一定能夠馬到成功,好夢成真!我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高長明的中國夢,也就是中國水泥工業(ye) 的強國之夢。有如高長明這樣老一輩水泥工作者的攻堅克難以及年輕一代的飽滿熱情,相信我國水泥工業(ye) 的未來將一片美好。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