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餘熱餘壓利用漸成節能減排“重頭戲”

發布日期:2012-08-31

來源:中國電力報、中國電力新聞網-於(yu) 海江     發布日期:2012-08-30

 

核心提示:截至2010年,我國鋼鐵、水泥、玻璃等七個(ge) 主要行業(ye) 的餘(yu) 熱發電裝機已達1200萬(wan) 千瓦。到“十二五”末,我國餘(yu) 熱發電裝機規模將達2600萬(wan) 千瓦,裝機容量將超越三峽,是現在已建核電站裝機規模的2.4倍,餘(yu) 熱發電帶來的效益與(yu) 發展前景幾乎可以預見。

2015年新增餘(yu) 熱餘(yu) 壓發電能力2000萬(wan) 千瓦

 “十二五”時期形成5700萬(wan) 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86日,《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正式出台。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比2010年下降16%。“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yi) 噸標準煤。同時,特別明確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十項重點工程,根據規劃,將有2.366萬(wan) 億(yi) 投資投向上述領域,餘(yu) 熱餘(yu) 壓利用在節能改造工程中被重點提及。

餘(yu) 熱餘(yu) 壓利用開始進入公眾(zhong) 視線並非偶然。據統計,各行業(ye) 的餘(yu) 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其中有60%可回收利用。隨著節能減排被列為(wei) 考核經濟發展的“硬性指標”,餘(yu) 熱餘(yu) 壓利用以其可觀的經濟效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不斷被提上國家戰略層麵。

事實上,早在711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中,就將餘(yu) 熱餘(yu) 壓利用裝備製造放在了重點發展的節能領域中,外界紛紛揣測:這或為(wei) 餘(yu) 熱利用裝備企業(ye) 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而此次節能減排領域超兩(liang) 萬(wan) 億(yi) 的投資,著實為(w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再次注入一針“興(xing) 奮劑”。

餘(yu) 熱發電與(yu) 其他分布式電源一樣麵臨(lin) 著諸多難題,中國節能協會(hui) 節能服務產(ch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沈龍海接受采訪時透露:“餘(yu) 熱發電裝置運行管理機製、機組可靠性、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可操作性較差等等依然是製約我國餘(yu) 熱發電的瓶頸。”

餘(yu) 熱發電迎“機遇”

權威媒體(ti) 此前報道稱,“截至2010年,我國鋼鐵、水泥、玻璃等七個(ge) 主要行業(ye) 的餘(yu) 熱發電裝機已達1200萬(wan) 千瓦。到‘十二五’末,我國餘(yu) 熱發電裝機規模將達2600萬(wan) 千瓦,裝機容量將超越三峽,是現在已建核電站裝機規模的2.4倍”,餘(yu) 熱發電帶來的效益與(yu) 發展前景幾乎可以預見。

再來看《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在具體(ti) 行業(ye) 推廣上的體(ti) 現,《規劃》指出,鋼鐵行業(ye) 推廣幹熄焦、幹式爐頂壓差發電、高爐和轉爐煤氣回收發電、燒結機餘(yu) 熱發電;有色金屬行業(ye) 推廣冶金爐窯餘(yu) 熱回收等等,到2015年新增餘(yu) 熱餘(yu) 壓發電能力2000萬(wan) 千瓦,“十二五”時期形成5700萬(wan) 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雙良節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節連山做過一項統計:據國家有關(guan) 部門公布,至20099月,我國6兆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容量80萬(wan) 兆瓦,其中火電62萬(wan) 兆瓦。采用餘(yu) 熱回收係統,每年可回收冷凝熱2180百萬(wan) 吉焦,相當於(yu) 每年節標準煤1.2億(yi) 噸,減排二氧化碳2.4億(yi) 噸。

如果熱價(jia) 按25/吉焦計算,每年回收冷凝熱收益即達544.32億(yi) 元;熱指標按50/平方米計算,利用回收的冷凝熱就可以新增供熱麵積21億(yi) 平方米;每平方米供熱麵積投資按80元估計,利用冷凝熱供熱就可以拉動投資1680億(yi) 元。

毋庸置疑,“十二五”期間我國餘(yu) 熱發電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對解決(jue) 日益嚴(yan) 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大有裨益,但也應該看到,一方麵是並網運行的管理製度、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可操作性較差帶來的並網困境;另一方麵是餘(yu) 熱餘(yu) 壓利用節能服務公司不斷湧現帶來的行業(ye) 標準缺失、市場機製不健全、監管不力等問題,如果上述困擾得不到妥善解決(jue) ,那餘(yu) 熱發電的構思恐將再次停留在“紙上”。

諸多“瓶頸”待解

麵對如何更好地利用餘(yu) 熱餘(yu) 壓發電,沈龍海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強政策可操作性,加大統籌協調和監管力度;參照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有條件的企業(ye) 和地區推動餘(yu) 熱餘(yu) 壓發電的分布式發展模式;不論是供電企業(ye) 還是餘(yu) 熱餘(yu) 壓發電企業(ye) ,都要從(cong) 節能全局出發,搞好合作,實現共贏。”除此之外,目前餘(yu) 熱發電行業(ye) 的另一瓶頸便是缺乏資金。餘(yu) 熱發電項目投資回收期一般在3~5年,考慮到政府的節能獎勵,投資回收期一般還可縮短3~6個(ge) 月。但由於(yu) 項目初始投資額較大,一般幾千萬(wan) 甚至上億(yi) 元,龐大的一次性投資對餘(yu) 熱發電推廣形成一定阻力。

節能減排是國家在“十二五”期間的重點扶持行業(ye) ,稅收政策相應有所傾(qing) 斜。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銷售自產(chan) 的符合一定條件的利用工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生的餘(yu) 熱、餘(yu) 壓生產(chan) 的電力或熱力,可以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100%的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ye) 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ye) 所得稅。

除此之外,專(zhuan) 家還建議:支持從(cong) 事餘(yu) 熱利用的企業(ye) 發行企業(ye) 債(zhai) 和中小企業(ye) 集合債(zhai) ,鼓勵相關(guan) 企業(ye) 上市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定向加大對餘(yu) 熱發電項目的信貸投入,引導各類創投資金或股權投資企業(ye) 以及國際援助資金,增加對餘(yu) 熱資源利用領域的投入。中央和地方財政還應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ye) 餘(yu) 熱利用項目貸款的增信支持。

隨著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機製的不斷推廣,沈龍海指出:“從(cong) 不同行業(ye) 、不同地區、不同企業(ye) 的實際情況出發,創新應用推廣應用餘(yu) 熱餘(yu) 壓利用技術和裝備的市場機製和商務模式也十分重要,這是推廣利用好餘(yu) 熱餘(yu) 壓資源的關(guan) 鍵。”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