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市持續萎縮“倒逼”煤企深度調整
更新日期:2012-10-15 來源:經濟觀察報
核心提示:從(cong) 今年初開始煤炭市場持續下跌,雖然國內(nei) 外經濟發展放緩是主要原因,但國內(nei) 煤炭企業(ye) 沒有充分運用資源整合後集中度提高的優(you) 勢對市場萎縮進行及時調控,成為(wei) 煤價(jia) 加速下跌的重要原因。
雖然近期動力煤市場平穩回升,但煤炭經濟總體(ti) 仍麵臨(lin) 兩(liang) 大壓力,一是市場下行壓力呈加大趨勢,二是煤炭企業(ye) 的開采成本、資金壓力等逐漸加大。在此背景下,國家行政性淘汰落後產(chan) 能措施將加快推進,市場性“大魚吃小魚”的並購或將加快。煤市持續萎縮將改變煤炭行業(ye) 全行業(ye) 盈利的非正常局麵,迫使煤炭企業(ye) 步入更加良性發展的軌道。
煤市仍呈下行煤企困境加劇
根據山西省相關(guan) 部門資料,雖然近期隨著火電廠冬季儲(chu) 煤高峰到來,動力煤需求有所增加,但煉焦煤、噴吹煤、無煙煤市場繼續走弱,主要是市場仍然延續供大於(yu) 求的局麵,需求仍未好轉,另外鋼廠壓價(jia) 意圖也很明顯。無煙煤市場走勢也多延續弱勢走勢,成交較為(wei) 清淡。整體(ti) 來看,國內(nei) 煤炭市場仍處於(yu) 弱勢行情之中,短期內(nei) 煤炭市場或將進入底部整理階段。
與(yu) 市場持續走弱相反的是,煤炭企業(ye) 的技改、安全成本、生態治理以及資源開發成本仍呈上升趨勢。2011年,山西省完成煤炭資源整合後,全省重組整合保留的礦井有920多座,其中有770多座進入技改建設,而且大部分礦井將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建成投產(chan) ,不僅(jin) 建設資金壓力加大,而且投產(chan) 後對原本供大於(yu) 求的市場必將形成更大壓力。
9月25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了《煤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要求(試行)》,對煤礦采區回采率、原煤入選率、煤矸石與(yu) 共伴生礦產(chan) 資源綜合利用率作了明確要求,而且要求煤礦在發布之日後兩(liang) 年內(nei) 達到本指標的規定要求。這意味著煤礦需要在開采設備方麵加大投入成本。此外,《煤炭工業(ye) 發展“十二五”規劃》對煤礦礦區生態環境的預防、保護和治理作了大篇幅闡述,按照“誰開采、誰治理”的原則,煤礦企業(ye) 須付出更大的生態恢複和預防成本。目前市場局麵供大於(yu) 求,煤礦企業(ye) 無法將成本壓力通過價(jia) 格傳(chuan) 導到下遊行業(ye) ,企業(ye) 的融資壓力、應收款增加的壓力將加大,企業(ye) 困境持續加劇。
供求“緊平衡”打破調控“失靈”是重要原因
山西省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理事長王守禎判斷分析說,近幾年來,國內(nei) 煤炭市場維持著“緊平衡”狀態,但這種狀態能夠維持的原因是這個(ge) 時期煤礦多、小、散、亂(luan) ,安全隱患大,政府采取措施進行整治,也正值重組整合提升水平之時。煤炭供應不足,但市場需求較大,處於(yu) 緊平衡狀態,煤礦企業(ye) 獲得了高利快速發展。
然而,近十年來煤炭產(chan) 量每年遞增約2億(yi) 噸,同時,國家在安全生產(chan) 、生態環境方麵的政策約束越來越緊。在產(chan) 能快速釋放的情況下,煤炭行業(ye) 逐步麵臨(lin) 三大製約因素:一是麵臨(lin) 經濟增長放緩,需求萎縮的市場約束;二是麵臨(lin) 能源結構調整和控製消費總量以及節能減排和資源環境約束;三是麵臨(lin) 裝備、安全和人力投入以及資源稅改革等投資增長導致的成本約束。所以,煤炭行業(ye) 過去發展靠投資、增長靠增量、贏利靠漲價(jia) 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從(cong) 今年初開始煤炭市場持續下跌,雖然國內(nei) 外經濟發展放緩是主要原因,但國內(nei) 煤炭企業(ye) 沒有充分運用資源整合後集中度提高的優(you) 勢對市場萎縮進行及時調控,成為(wei) 煤價(jia) 加速下跌的重要原因。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如果從(cong) 今年初煤市下跌苗頭出現之時,國內(nei) 動力煤生產(chan) “巨頭”提前聯合減產(chan) 、縮量,煤炭市場完全有可能維持“緊平衡”狀態,但企業(ye) 大多采取“寧丟(diu) 價(jia) 格、不丟(diu) 市場”的戰術,導致價(jia) 格連續下跌。
市場下跌是煤炭行業(ye) 深度調整良機
在過去煤炭市場的“黃金十年”,無論大礦與(yu) 小礦,安全水平較高的與(yu) 較低的,人力成本高的與(yu) 人力成本低的煤礦都處於(yu) 盈利狀態。王守禎認為(wei) ,煤炭行業(ye) 所有企業(ye) 盈利的現象本身並不正常。這說明行業(ye) 企業(ye) 還沒有完全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當前煤炭經濟雖然處於(yu) 下行階段,市場整體(ti) 需求未有好轉,仍將處於(yu) 弱勢整理階段,但這個(ge) 局麵將為(wei) 煤企通過實施結構調整,實現行業(ye) 良性發展帶來契機。
一是“被動減產(chan) ”變“主動調控”,以保持供求緊平衡。煤炭資源的稀缺性決(jue) 定了其內(nei) 在的增值性,尤其是焦煤、無煙煤都是寶貴的資源。煤炭企業(ye) “巨頭”必須把握、調節開采總量,保持供求緊平衡。
二是“十二五”後3年行政性落後產(chan) 能淘汰將快速推進。近期,多個(ge) 地區加快推進煤炭兼並重組與(yu) 資源整合。山東(dong) 省啟動為(wei) 期3年的煤礦企業(ye) 兼並重組,3年內(nei) 將全省地方煤礦企業(ye) 重組整合到60家以內(nei) ;陝西省將關(guan) 閉小煤礦100處,煤礦總數控製在500處左右,淘汰落後產(chan) 能煤礦200處以上;重慶將累計淘汰落後產(chan) 能800多萬(wan) 噸,全市煤礦企業(ye) 生產(chan) 規模原則上不低於(yu) 年產(chan) 30萬(wan) 噸。
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小煤礦落後產(chan) 能淘汰僅(jin) 僅(jin) 是中國煤炭行業(ye) 結構調整的初級階段,這個(ge) 階段的實施完成可以有效解決(jue) 安全生產(chan) 、資源浪費等問題,這將為(wei) 下一階段,即以資產(chan) 、股權為(wei) 紐帶實施跨地區、跨企業(ye) 屬性並購重組,形成真實意義(yi) 的煤炭行業(ye) “巨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市場性“大魚吃小魚”的並購重組或將成為(wei) 常態,帶動煤炭行業(ye) 加快推進資本運作。王守禎認為(wei) ,煤炭的產(chan) 品屬性是壟斷競爭(zheng) 型,不是完全競爭(zheng) 型的,降價(jia) 刺激不了消費。煤炭企業(ye) 在走入下行調整期的時候,是一個(ge) 減少庫存或產(chan) 能的時期。也是企業(ye) 進入大吃小、優(you) 吃弱的並購重組時期,結局是淘汰並購重組一批,形成寡頭一批,是挑戰與(yu) 機遇並存的時期。
在2009年到2011年的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多數煤礦的重組整合為(wei) 行政主導,但也有市場性的並購重組。山西永泰能源公司前身為(wei) 主營成品油批發與(yu) 零售、房地產(chan) 等產(chan) 業(ye) 的上市公司,但多年來公司業(ye) 績處於(yu) 停滯狀態。2009年,公司抓住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機遇,利用資本運作手段實現了主營業(ye) 務向煤炭采選的全麵轉身,成為(wei) 績差公司“逆轉”的典型。
山西省證監局副局長趙誌明認為(wei) ,就山西而言,整合後的企業(ye) 急需加大資金投入,使被整合資源盡快提升生產(chan) 能力和裝備水平。預測提升改造資金需要2000多億(yi) 元。另一方麵是企業(ye) 如何規劃轉型發展,延伸煤炭產(chan) 業(ye) 鏈,擴大非煤產(chan) 業(ye) 。從(cong) 長遠來看,這必須借助資本市場這個(ge)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