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受傷的船

發布日期:2009-03-03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有一家著名的造船廠,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廠裏有個老規矩,他們造出所有的船隻都要複製一個小模型留在廠裏。並通過跟蹤調查,把這隻船出廠後的命運詳細刻在模型上。廠陳列館裏就擺放著將近10萬隻這樣的船舶模型,這就是船廠的船模陳列館,也是人們通常說的 “傷”船博物館。
    在陳列館最醒目的一麵牆上,是對上千年來造船廠所有出廠船舶的概述:造船廠出廠的近10萬隻船舶當中,有6000隻在大海中沉沒,有9000隻因為受傷嚴重不能再進行修複航行,有6萬隻船舶都遭遇過20次以上的大災難……沒有一隻船下海後沒有受傷的經曆。
    有一隻名叫 “西班牙公主”號的船模上刻的文字特別引人注目:本船共計航海50年,其中11次遭遇冰川,6次遭海盜搶掠,9次與另外的船舶相撞,21次發生故障拋錨擱淺,但最終都勝利歸來。在這些受傷船舶的背後,是一部古今航海史。
    這個陳列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隻要揚帆出海,受傷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航程越遠、目標越宏偉,受傷的機會就會越多,受傷的程度就會越重。這就如同我們現在幹工作一樣,幹得越多失誤的機會也就越多是一個道理。但是人類做哪項工作不是在失敗中跌倒了又爬起來,前赴後繼開拓進取,不斷總結經驗才獲得成功的呢。
    所以,受傷的船也好,受傷的人也好,最重要的是對“受傷”要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
    首先,我們應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麵對受到的挫折。事業上、生活中的各種意外、打擊、失敗,如果事情已經無可挽回,那以一種平和的方式去對待,可能於人於己都會更加有益。
    其次,在受到挫折、發現自身不足之後,我們應努力做好“修補加固”的工作。具體到實際工作、生活中,就是需要我們勇於接受各種挑戰和失敗,敢於直麵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在受到挫折之後尋找經驗、在犯錯之後改正自己的不足,讓自己變得成熟和智慧。
    一艘船,當它經曆了出廠——航行——最終進到博物館時,最值得人們敬仰的往往不是它華麗的外表、齊全的設施,而是它與大風大浪搏擊時留下的“傷痕”,是船員百折不撓的精神與勇氣,這才是它最寶貴的財富和一生的亮點。
    船如此,人亦如此。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