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內部的“銅牆鐵壁”
有個(ge) 笑話是這麽(me) 說的。有兩(liang) 人在路上勤奮工作,一個(ge) 人不斷在前麵挖洞,第二個(ge) 人則跟在後麵不斷地再把挖出來的土堆填回去。就這樣兩(liang) 人揮汗如雨一路工作下去。
路人不解,問他們(men) 在做什麽(me) ?
“我們(men) 是在執行種樹的任務,我們(men) 平常是三人一組:一人挖洞、一人放入樹苗、第三人把土填回去。隻是今天中間的那個(ge) 人剛好請假,我們(men) 其他人照常工作。”
在我們(men) 的辦公室裏,不知不覺地,可能上演著多少這樣的情節?一大群人為(wei) 某個(ge) 目標費盡千辛萬(wan) 苦,做好準備,卻因為(wei) 沒有趕上另一個(ge) 部門的時間,一切白費;某個(ge) 單位投入大筆資源,要解決(jue) 一個(ge) 困擾多時的問題,卻因為(wei) 另一個(ge) 單位溝通不良,功虧(kui) 一簣。
組織裏,因為(wei) 分工精細,存在許多無形的界線。這些界線有如銅牆鐵壁,難怪對有些主管來說,在外麵帶兵打仗,再多的困難都不怕,但內(nei) 部的跨界溝通,卻讓人充滿無力感。
如何化解呢?首先,要讓大家協力合作,不是急著把大家“和”在一起,而是按部就班進行一些努力。其中一項努力是“反映”,也就是像照鏡子一樣,讓一個(ge) 團隊看清楚其他單位和自己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例如,安排參加其他部門的會(hui) 議,或閱讀他們(men) 的網絡留言等。換句話說,在合作之前,先促進了解。接著,再創造空間,讓界線暫時消失。例如,Google的總部辦公室刻意設計大量彈性運用的公用空間,增加員工互動的機會(hui) 。然後再進行“動員”和“交織”。
從(cong) 個(ge) 人的角度來看,今天的企業(ye) 主管如果想達成目標,要加強的,已經不隻是帶領自己團隊的領導力了,還包括不靠頭銜和權柄的跨部門、跨層級影響力。關(guan) 鍵之一,是麵對困難課題的勇氣,以及拋開個(ge) 人利害關(guan) 係的更高視野。(文/方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