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標準的約束力與企業的發展動力
核心提示:沒有對生活的信仰,人就會(hui) 表現浮躁;沒有對自然的敬畏,事就會(hui) 做得野蠻。標準隻是一個(ge) 技術法規,需要人去執行,需要製度去監管、需要實用技術去支撐、需要資金投入去實現。樹立和諧的企業(ye) 發展理念,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回饋自然,才能把標準的約束力變成企業(ye) 的發展動力。
該文為(wei) 孔祥忠秘書(shu) 長為(wei) 中國建材工業(ye) 出版社即將出版的《水泥工業(ye) 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達標實用技術及實例》一書(shu) 所做的序,提前發表以饗讀者)
中國水泥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孔祥忠
今天,幾乎所有的城市人都活動於(yu) 城市的水泥森林中。處於(yu) 經濟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在規劃中拆遷、改造,基礎和路麵被水泥硬化,一座座大廈拔地而起;重點工程和交通建設也是一路高速;村村通帶來了農(nong) 村家家戶戶房子不斷長高。這一切都離不開水泥。作為(wei) 水泥企業(ye) 倍感為(wei) 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而做出的貢獻所自豪。
和發展所有的工業(ye) 項目一樣,水泥產(chan) 品在給社會(hui) 帶來財富和提升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水泥生產(chan) 需要消耗大量的礦石、煤和電資源,生產(chan) 過程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也是避免不了的。水泥行業(ye) 的科技人員長期致力於(yu) 水泥生產(chan) 中的環境保護研發工作,《水泥工業(ye) 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每一次的修訂,都是不斷地強化了對企業(ye) 的環境約束力。
下午,剛從(cong) 國家環保部參加完《京津冀地區水泥行業(ye) 大氣汙染綜合整治方案》研討會(hui) 回到辦公室,協會(hui) 秘書(shu) 處的張建新主任就給我拿來了《水泥工業(ye) 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達標實用技術及實例》書(shu) 稿的目錄,請我為(wei) 即將出版的新書(shu) 寫(xie) 幾句話。去年底,環保部剛剛頒布了新修訂的《水泥工業(ye) 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標準中的多項排放指標限額可謂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水泥協會(hui) 也將貫徹新標準作為(wei) 協會(hui) 今後幾年的工作重點之一,這本書(shu) 的及時出版正好配合了新標準的貫徹,我理所當然地答應了為(wei) 這本書(shu) 寫(xie) 上幾句。
《水泥工業(ye) 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頒發後,中國水泥協會(hui) 高度重視宣貫新標準工作,協會(hui) 環資委多次開會(hui) 研究策劃和組織編寫(xie) 一本書(shu) ,在行業(ye) 內(nei) 迅速宣貫執行新標準。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的標準編製組成員承擔了本書(shu) 的具體(ti) 編寫(xie) 工作,為(wei) 了趕時間與(yu) 讀者見麵,春節期間合肥院的同仁加班加點,現在本書(shu) 將由中國機場工業(ye) 出版社正式出版,很快要和大家見麵了。本書(shu) 不僅(jin) 詳細解讀新標準修訂修訂的內(nei) 容,而且還做了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治理技術方案和工程應用實例介紹,這本書(shu) 是水泥企業(ye) 領導、環保工作者開展汙染達標治理工作一本實用、適用的工具書(shu) 。
當然,這並不是全部的理由。主編陳章水和主要章節的編寫(xie) 者袁文獻、何宏濤、曹偉(wei) 都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的老同事,陳章水先生早已是副院長了,他們(men) 幾人都是GB4915標準兩(liang) 次修訂的參與(yu) 者。朋友的盛情總是難卻。
這些年,我見過安徽海螺水泥池州廠的濕地風光、南方水泥湖州的綠色礦山、金隅水泥北京廠的危廢處置係統、華新水泥秭歸廠的三峽大壩漂浮物煆燒、中聯水泥棗莊廠的果樹成林、華潤粵堡廣州廠的汙泥處置、拉法基瑞安水泥都江堰廠中的文物博物館、江蘇溧陽天山水泥廠的垃圾焚燒、雲(yun) 南蒙自瀛洲水泥公司的廢渣利用、大連小野田水泥公司的有毒砂土處理、西藏拉薩高爭(zheng) 和山南水泥廠為(wei) 高海拔地區植被的保護、山西高平維高水泥廠的噪音治理……,還有很多、很多。中國的水泥企業(ye)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wei) 社會(hui) 環境改善、循環經濟做出了許多貢獻,這是每一個(ge) 水泥人引以自豪的。但全國有一千多條水泥線,我們(men) 所做的總是有限。
沒有對生活的信仰,人就會(hui) 表現浮躁;沒有對自然的敬畏,事就會(hui) 做得野蠻。標準隻是一個(ge) 技術法規,需要人去執行,需要製度去監管、需要實用技術去支撐、需要資金投入去實現。樹立和諧的企業(ye) 發展理念,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回饋自然,才能把標準的約束力變成企業(ye) 的發展動力。
離開城市的水泥森林,當我們(men) 行走在鄉(xiang) 間小路上時,我想,我們(men) 總應該為(wei) 大自然再做點什麽(me) ? 11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三日星期四夜於(yu)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