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競合時代水泥群雄競合手段之分析
核心提示:市場經濟的兩(liang) 個(ge) 主要發展階段分別是自由競爭(zheng) 階段和寡頭壟斷階段。如果說,這兩(liang) 個(ge) 階段中間有一個(ge) 過渡階段,我們(men) 可以理解為(wei) 競合階段。在競合階段,企業(ye) 之間有你死我死的激烈競爭(zheng) ,也有各懷心思的求生合作,這是一個(ge) 不穩定的階段。這種競爭(zheng) 與(yu) 合作的關(guan) 係,手法多變,花樣百出,這種狀況的改變要最終等到優(you) 勢企業(ye) 一統或兩(liang) 三分天下,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才會(hui) 改變。
市場經濟的兩(liang) 個(ge) 主要發展階段分別是自由競爭(zheng) 階段和寡頭壟斷階段。如果說,這兩(liang) 個(ge) 階段中間有一個(ge) 過渡階段,我們(men) 可以理解為(wei) 競合階段。在競合階段,企業(ye) 之間有你死我死的激烈競爭(zheng) ,也有各懷心思的求生合作,這是一個(ge) 不穩定的階段。這種競爭(zheng) 與(yu) 合作的關(guan) 係,手法多變,花樣百出,這種狀況的改變要最終等到優(you) 勢企業(ye) 一統或兩(liang) 三分天下,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才會(hui) 改變。
當下的中國水泥行業(ye) 英雄輩出,筆者簡單不全麵地羅列群英譜如下:
中國建材集團:自由競爭(zheng) 階段各個(ge) 企業(ye) 間的過度競爭(zheng) ,導致各企業(ye) 難以為(wei) 繼,恰逢這生死攸關(guan) 的關(guan) 鍵時刻,中國建材集團奉天承運,應時而起,救各路小諸侯於(yu) 水火之中,其規模迅速擴大,轄南方、中聯、西南、北方四大板塊,產(chan) 能據稱已達4.5億(yi) 噸之巨。
海螺水泥等:以海螺水泥為(wei) 代表,還有Lewin乐玩、山水、天瑞等民企,華潤、台泥、亞(ya) 泥等“外企”,中材、華新、冀東(dong) 、金隅等老“國企”,也曆經自由競爭(zheng) 階段的搏殺並勝出,規模也不小,單就水泥產(chan) 能而言,可能都可進入全球水泥30強之列。
金峰水泥等:還有許多在競爭(zheng) 中生存下來的企業(ye) ,如金峰、上峰、塔牌、鶴林等等,也活下來了,並且各有一套,活得好像也還自在,並時不時的到超級大佬門前表演一下、搞幾斧頭。
在過去的2013年裏,這些企業(ye) 都獲得了較好的收益,並都在繼續不斷地精煉著各自的製勝法寶。
中國建材:作為(wei) 行業(ye) 老大的中國建材,通過近十年的跑馬圈地,規模迅速做大,市場控製力和盈利能力明顯增強,但還是背負著在負債(zhai) 率和商譽過高的情況下,滿足資本市場對企業(ye) 盈利期望的重負。僅(jin) 以財務費用而論,預計其每噸水泥攤銷在30元以上。這就決(jue) 定了中國建材必須賣“高價(jia) 水泥”,必須執行“價(jia) 本利”,必須建設“核心利潤區”。在此過程中,他們(men) 對同行采取協調讓步的手段,不斷地讓出部分市場以維持價(jia) 格的穩定和提升,這樣的過程一再發生,對此,他們(men) 殫精竭慮、痛苦不堪,但又不敢輕易翻臉。
海螺水泥:擁有多條萬(wan) 噸線,以自建5000t/d線為(wei) 主導生產(chan) 線的行業(ye) 巨頭海螺水泥,通過十多年的發展,規模也迅速做大,市場控製力和盈利能力一直超強,並且負債(zhai) 率很低。對於(yu) 海螺水泥來說,隻要有合理的利潤,適當地保持較低的價(jia) 格,是實現行業(ye) 長治久安的需要,對他們(men) 來說,如果水泥價(jia) 格過高,利潤水平太好,不是很好的事情。長期保持自己有肉吃、讓別人喝點湯,才不失為(wei) 維持行業(ye) 盈利龍頭地位的高招。
其它的大型企業(ye) :其它的大型企業(ye) ,或學習(xi) 著海螺經驗,大肆複製建設新線;或學習(xi) 著中建材兼並重組,迅速擴大規模;或兼而學之,雙管齊下。從(cong) 目前情況看,總體(ti) 效果還好。這些企業(ye) 中的成本優(you) 勢企業(ye) ,不斷地侵蝕其它企業(ye) 的地盤,因為(wei) 他們(men) 斷定,“宋高宗”們(men) 是沒有采取其它辦法的可行性的,隻能是永遠地向他們(men) 妥協,他們(men) 也借此獲得了超額的市場份額和利潤。這些企業(ye) 中的其它企業(ye) ,可能並不具備明顯的成本領先優(you) 勢,他們(men) 喜歡和中建材一樣,還是比較熱衷於(yu) “價(jia) 本利”,謀求每年多少有個(ge) 不錯的收成。
部分優(you) 勢的中型企業(ye) :他們(men) 信奉大樹底下好乘涼的邏輯,緊跟大企業(ye) 的步伐,大企業(ye) 漲價(jia) ,他們(men) 適度跟進;大企業(ye) 回調價(jia) 格,他們(men) 跑得更快。在某種程度上,大企業(ye) 對這類企業(ye) 比較頭痛,為(wei) 了大局,大多讓其三分。對於(yu) 這種讓步,許多企業(ye) 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也有部分企業(ye) 不好意思,學會(hui) 了讓步,但比例不多,在行情看漲時,更顯稀少。
孫子都知道,兵者,詭道也;老子又說,道可道,非常道。商戰之法,變化多端,而商戰之道,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具體(ti) 而言,有許多常用的道道:
冷熱交替、順勢而為(wei) :淡季時降低價(jia) 格,旺季時提升價(jia) 格,是基本的也是正常有效的經營手法。降低和提升的幅度,視全年的供需形勢及周邊地區價(jia) 格影響。如果全年需求形勢較好,淡季時回調會(hui) 較輕,旺季時價(jia) 格恢複會(hui) 較快。淡季時如周邊地區價(jia) 格放得比較低,本地區也需及時回調,因為(wei) 周邊地區水泥大量湧入本地區,相當於(yu) 增加了本地區的水泥產(chan) 能,使得旺季價(jia) 格無法及時順利恢複。
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水泥行業(ye) 與(yu) 其它行業(ye) 的最大不同,是全年產(chan) 能過剩,但二、四季度不過剩、三季度基本平衡、一季度過剩200%以上。優(you) 勢企業(ye) 在淡季時主動回調價(jia) 格擴大市場份額,並以此脅迫劣勢企業(ye) 減產(chan) 停產(chan) ,是利用市場手段對全年的過剩產(chan) 能進行有效削減和清理,對行業(ye) 的產(chan) 能平衡和健康發展至關(guan) 重要,這一點海螺水泥經常運用,但很多人至今還是沒有明白,並因此堅決(jue) 反感。旺季來臨(lin) 之前是淡季,適當的超跌相當是為(wei) 迎接旺季而預冷,以降低生產(chan) 廠家對旺季的期待,減少庫存。淡季來了之後接著是旺季,適當的提前恢複價(jia) 格相當是為(wei) 了迎接旺季到來而預熱,促使行情提前啟動。
不懼冷熱、逆水行舟:淡季時不降低價(jia) 格,旺季時繼續提升價(jia) 格,是為(wei) 了獲取高利潤的看似正常有效的經營手法。這種策略的采取,務要有幾個(ge) 前提,首先,主導企業(ye) 的市場占有率要高,並舍得讓出部分市場;其次,兄弟企業(ye) 的覺悟要高,並積極配合;第三,周邊企業(ye) 有運輸及品牌區隔,無法順利突入。如果沒有這些前提,兄弟企業(ye) 乘勢拓產(chan) ,周邊企業(ye) 水泥紛紛湧入,主導企業(ye) 勢必淪陷。逆水行舟另外一個(ge) 明顯的副作用是極有可能導致旺季不旺。
某些企業(ye) 選擇逆水行舟,也是迫不得已,既然上了這條道,還得一路走到底,在此,我們(men) 也需要被他們(men) 的堅忍精神所感動,並為(wei) 他們(men) 給行業(ye) 帶來巨大利益而心存感恩之心,並在反壟斷的前提下適當支持。
以鄰為(wei) 壑:為(wei) 了本區域的產(chan) 銷平衡,又不想限產(chan) 停產(chan) ,往往可以把本區域的富裕產(chan) 能拋售到其它區域,以維持本區域價(jia) 格的穩定,順便牽製其它區域競爭(zheng) 對手的發展。長江中上遊的企業(ye) 把熟料及水泥銷往下遊,長江流域的企業(ye) 把熟料及水泥銷往浙、閩、粵、蘇沿海地區,具有天然的優(you) 勢,因為(wei) 下遊企業(ye) 難以反製,把產(chan) 品逆向銷售。
有時候,這種策略長江上中遊企業(ye) 也可引而不發,前提是下遊企業(ye) 不要大量地逆流而上、幹擾上遊企業(ye) 的市場,最好能主動讓步,幫助上中遊水泥企業(ye) 消化部分產(chan) 能壓力。
以和為(wei) 貴:劃定疆界,劃定供貨比例,競爭(zheng) 各方形成默契,各占一方,互不相擾,這是許多企業(ye) 追求的理想效果。以和為(wei) 貴的正麵效應是減少了行業(ye) 內(nei) 耗,改善行業(ye) 短期效益;它的負麵效應首先是協調的工作量巨大,討價(jia) 還價(jia) 永遠存在,其次是企業(ye) 會(hui) 逐步喪(sang) 失競爭(zheng) 意識,靠協調製勝,結果在招致第三方強大勢力強勢介入後,可能會(hui) 因為(wei) 長期缺乏鍛煉而無力禦敵,瞬間潰敗塗地。
釜底抽薪: 窯線企業(ye) 通過收購競爭(zheng) 對手的富裕熟料,或自己擴大水泥粉磨能力,減少整個(ge) 市場粉磨企業(ye) 的熟料供應,可謂釜底抽薪之策。此一策,最適合企業(ye) 總規模大,但小熟料線較多的企業(ye) 運用,這樣的企業(ye) 如果完全停止外銷熟料,而轉為(wei) 大量收購競爭(zheng) 對手的富裕熟料,自會(hui) 抬升熟料價(jia) 格,水泥價(jia) 格也就自然穩定了。至於(yu) 他們(men) 的富裕熟料產(chan) 能,則需像核武器一樣善加保管,作為(wei) 毀滅性的儲(chu) 備力量,用於(yu) 威懾競爭(zheng) 對手,甚至可以在局部試爆一下。
嫁禍於(yu) 人:有的企業(ye) 在市場趨淡時,會(hui) 偷偷摸摸運用各種模糊的手段降價(jia) ,而且從(cong) 來都不會(hui) 承認,反而嫁禍於(yu) 人;同樣的這些企業(ye) 在行情看漲時,哪怕其發貨量超好,也往往不敢率先漲價(jia) ,他們(men) 的邏輯還是其它廠家價(jia) 位太低,漲價(jia) 快了會(hui) 丟(diu) 失客戶。市場經濟這麽(me) 多年了,他們(men) 還是喜歡計劃著各種說辭,總想著把客戶獨霸。
財大氣粗:部分資金富裕的企業(ye) ,通過給經銷商提供授信,可以有效地把經銷商綁定在本企業(ye) ,銷售價(jia) 格也可有相應得提升,從(cong) 而為(wei) 企業(ye) 獲取穩定的收益創造條件。這種模式特別適合老板親(qin) 自操刀的中小企業(ye) 運用,相當於(yu) 開小型銀行。大型企業(ye) 運用時,要把握好內(nei) 控及對經銷商的控製力問題,現實往往是:企業(ye) 被經銷商及與(yu) 經銷商關(guan) 係密切的營銷人員蒙騙、裹挾而陷入被動境地,銷售價(jia) 格反而易跌難漲,甚至在旺季時還以超低價(jia) 格供貨,以維護客戶關(guan) 係。這些企業(ye) 銷售人員的標準說法是:跌價(jia) 時,“其它廠家先下跌了”,漲價(jia) 時,“其它廠家會(hui) 把我們(men) 客戶搶跑了”。
成本領先,現金為(wei) 王:這些企業(ye) 由於(yu) 具備明顯的成本優(you) 勢,不懼怕價(jia) 格戰。他們(men) 堅持現金為(wei) 王,款到發貨,在減化資金管理流程降低資金風險的同時,有效地降低了水泥產(chan) 品的資金成本。海螺水泥規模巨大,堅持款到發貨,並能始終保持產(chan) 銷平衡,企業(ye) 效益也一直很好,是成功的典範。
在目前的稅收體(ti) 製下,售價(jia) 300元/噸的水泥,假設通過3個(ge) 月帳齡的賒銷提高水泥售價(jia) 20元/噸,需要扣除增值稅約3元、資金成本7.5元/噸(按照年利率12%計算)、企業(ye) 所得稅2元/噸後,企業(ye) 所得隻有約7.5元/噸左右。顯然,如果資金風險把控能力差的企業(ye) ,賒銷是沒有什麽(me) 意義(yi) 的,如果經濟不景氣,更大的風險也是存在的。
山中為(wei) 王:部分中小水泥企業(ye) ,避開大企業(ye) 的鋒芒,尋找國家基本建設路過的山區、西部地區,建設規模不太大的生產(chan) 線,獲得了豐(feng) 厚的回報。過去十年,對於(yu) 國家西部開發的力度,大家估計還是不足,介入的企業(ye) 獲得了成功;今後十年,還能保持這種勢頭嗎?筆者不太樂(le) 觀。
兵臨(lin) 城下、迫敵決(jue) 戰:
從(cong) 現在的市場表象來看,行業(ye) 是越來越和諧了,決(jue) 戰的危險好像漸行漸遠,會(hui) 一直這樣下去嗎?
假如假以時日,中國建材的核心利潤區不斷建成完善,為(wei) 其積蓄實力、發動局部的統一戰爭(zheng) 儲(chu) 備了物質基礎,它會(hui) 采取行動嗎?畢竟,戰術單一,處處防禦,沒有進攻點,是很被動的,中國建材的許多幹部員工是窩著一肚皮氣的。
假如在不久將來的某一年,可能兩(liang) 三年、可能五六年後,水泥用量大幅衰減,各個(ge) 企業(ye) 該如何應對?企業(ye) 間的競合兵法該如何做出新的演繹,海螺水泥會(hui) 抬出市場競爭(zheng) 的旗幟尋求決(jue) 戰嗎?海螺水泥及其它水泥列強有沒有事先評估,如果能有支解中國建材的哪怕稍縱即逝的機會(hui) ,他們(men) 會(hui) 心動和行動嗎?如果行動得手,帶給它們(men) 的是福還是禍?
假如決(jue) 戰到來,現有的中型企業(ye) 會(hui) 有池魚之禍嗎?她們(men) 的博弈優(you) 勢會(hui) 喪(sang) 失殆盡嗎?他們(men) 還有成長為(wei) 大型企業(ye) 的機會(hui) 嗎?假如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聯手,能實現分區域、分步剿殺吞並這些企業(ye) 的目標嗎?
以上分析僅(jin) 為(wei) 本人不成熟的想法,歡迎行業(ye) 專(zhuan) 家和領導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