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地方經濟答卷:“新常態”下的版圖裂變
2014年地方經濟的答卷隻可謂“三十年河東(dong) ,三十年河西”。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梳理,2014年的中國區域經濟,無論是各區域板塊的發展特征,還是區域內(nei) ,乃至省內(nei) 的經濟結構,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07年經濟增速開始出現的東(dong) 中西部階梯式格局被打破:東(dong) 部已經不再是增速最慢的區域,而過去增速較快的東(dong) 北地區在2014年全年未能止住增速的回落。
就具體(ti) 省份而言,此前三季度一直是全國增速最低的黑龍江,全年數據雖不再是墊底,但也僅(jin) 以5.6%的增速成為(wei) 了倒數第二。山西經濟以4.9%的增速,位居最末。同處東(dong) 北地區的遼寧以5.8%的增速,為(wei) 全國倒數第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為(wei) 了適應整個(ge) 中國經濟從(cong) 高速增長步入到中高速的新常態變化,山西、黑龍江、遼寧都將2015年的經濟增速目標調到6%,這比全國預計的7%增速還要低。
而根據陸續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公布的經濟運行目標,2015年各地對經濟發展所持的觀念和態度普遍出現大轉折。一個(ge) 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全國無一個(ge) 省市自治區完成全年經濟增速目標,與(yu) 此同時,2015年各地普遍下調經濟增速。30個(ge) 地區,除了西藏仍保持12%的經濟增速目標外,其他已經公布經濟目標的省(市、自治區)一般下調0.5-3個(ge) 百分點。而正在打造國際經濟中心的上海甚至在工作報告中沒有設置2015年的GDP預期增速。
對此,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yu) 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高國力認為(wei) ,2015年各地的經濟可能仍會(hui) 分化。
其中經濟增速較低的地區可能會(hui) 繼續延續放慢的態勢,而過去經濟較快的地區,能否繼續保持快速,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比如西部一些省份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下,經濟還會(hui) 快速增長,國家對西部投資還會(hui) 給以支持。但是國家即使進行了投資,是否能帶動全社會(hui) 投資,這還是未知數。“最主要的是,西部以市場主導的經濟內(nei) 生動力還待形成。”他說。
重化時代裂變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2014年以來,各省市、自治區經濟最低的幾個(ge) 省份,具有很明顯的特征,即作為(wei) 資源、能源大省且重化工業(ye) 比重大。
除了上述增速最低的山西、黑龍江、遼寧三個(ge) 省份以外,河北、吉林也以6.5%的經濟增速排在後位。
此前2014年前三季度,黑龍江的經濟增速一直為(wei) 全國最低,而到了第四季度,黑龍江經濟才轉好,改變了一季度該省經濟增速隻有2.9%的局麵。
黑龍江省確定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增速目標為(wei) 1%,仍低於(yu) 2014年1.5%的實際增速。2014年同樣位於(yu) 東(dong) 北的遼寧規模以上工業(ye) 增速為(wei) -1.5%,全國最低。
對此,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秘書(shu) 長陳耀認為(wei) ,從(cong) 2014年各個(ge) 省的數字來看,過去重化工業(ye) 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目前經濟增速最低的幾個(ge) 省份,都與(yu) 重化工業(ye) 比重大有關(guan) 。
從(cong) 2003年開始,由於(yu) 能源、資源需求量大,各地出現拉閘限電嚴(yan) 重的情況,相應原材料行業(ye) 也得到了發展,因此這些產(chan) 業(ye) 比重大的省份受益大。“現在是相反了,原來重化工業(ye) 比重大的省份,經濟都受到了影響。”
其中,山西是全國著名的產(chan) 煤大省,而河北持續多年全國鋼鐵第一大省。黑龍江則以原油產(chan) 量全國第一大省、持續近40年為(wei) 年產(chan) 4000萬(wan) -5000萬(wan) 噸而出名。
2009-2013年全國煤炭第一產(chan) 量大省內(nei) 蒙古的例子也類似,其發展更有代表性。此前煤炭價(jia) 格從(cong) 幾十元1噸上升到千元1噸的水平時,內(nei) 蒙古也出現了經濟飛速增長。2002年內(nei) 蒙古經濟增速為(wei) 13.2%首次為(wei) 全國第一;2003年增速達到17.9%。2004年達到20.5%,一直到2009年整整8年,內(nei) 蒙古經濟增速持續全國第一,經濟總量從(cong) 2001年的1713.81億(yi) 元,位居從(cong) 2001年全國第25位,變為(wei) 2009年的第15位,經濟總量達到9740.25億(yi) 元。
但是隨著2009年煤炭價(jia) 格暴跌,內(nei) 蒙古經濟增速已經持續下滑,2014年經濟增速僅(jin) 僅(jin) 為(wei) 7.8%,位居全國第10名。
此後2010年-2013年天津經濟增速持續第一,分別達到17.4%、16.4%、13.8%、12.5%。但是同樣以重化工業(ye) 為(wei) 主導的天津經濟,也遭遇了重創。2014年該市經濟增速為(wei) 10%,這是統計局官網有可查數據(1993年-2014年)的最低值,首次達到個(ge) 位數邊沿。
天津經濟放慢,主要與(yu) 工業(ye) 有關(guan) ,該市規模以上工業(ye) 從(cong) 2014年5月以來進入15年以來的首次個(ge) 位數增長,其中8月僅(jin) 為(wei) 6.8%,是曆史最低值。天津工業(ye) 放慢,與(yu) 汽車、石化、鋼鐵等產(chan) 業(ye) 受影響有關(guan) 。
而在2014年的經濟成績單前端是重慶以10.9%的增速首次位居全國第一,第二分別是貴州、西藏,經濟增速都為(wei) 10.8%,而新疆和天津則以10%的增速位列其後。
高國力認為(wei) ,這些經濟增速比較快的地區,一是一些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地區,仍保持了快速增長,還有的是一些基數比較低的省份經濟增速比較快,這些地區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比如新疆、重慶、貴州等。
不過,高國力認為(wei) ,2014年經濟較慢的地區,2015年仍可能會(hui) 延續放慢的態勢,但是已經發展較快的地區,能否發展很快,仍難以確定。原因是,西部經濟發展快後,基數也大了,同時未來國際國內(nei) 市場麵臨(lin) 變化。“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如果國際形勢不好,經濟也可能受到影響。”他說。
加快裂變的區域格局
隨著資源、能源大省經濟放慢,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其中2007年以來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最快,中部次之、東(dong) 北再次、東(dong) 部最慢的格局發生了改變。比如從(cong) 2013年開始,東(dong) 北地區經濟增速最慢,而東(dong) 部地區則快於(yu) 東(dong) 北。西部和中部地區整體(ti) 速度較快,但是也出現了分化。
比如西部重慶、貴州、西藏、新疆增速比較快,但是內(nei) 蒙古、雲(yun) 南等地經濟增速大幅放慢。
其中內(nei) 蒙古2014年經濟增速為(wei) 7.8%,大幅低於(yu) 2013年的9%。雲(yun) 南2014年經濟增速為(wei) 8.1%,大幅低於(yu) 2013年的12.1%增速。寧夏2014年經濟增速為(wei) 8%,也低於(yu) 2013年的9.8%增速。
至於(yu) 中部地區,盡管2014年湖北、湖南、江西經濟增速分別為(wei) 9.7%、9.5%、9.7%,河南和安徽的經濟增速也達到了8.9%、9.2%,盡管都很快,但是同為(wei) 中部省份的山西經濟,增速隻有4.9%。
蘭(lan) 州大學經濟學院博導童長鳳則認為(wei) ,現在東(dong) 部經濟轉型比較快,而西部主要是靠投資拉動,因此西部經濟增速短期內(nei) 仍可以比較快,但是從(cong) 長期看仍需要尋找經濟新的動力,“搞不好東(dong) 部也會(hui) 快於(yu) 西部”。
“東(dong) 部主要是通過改革來釋放經濟潛力,這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cong) 長期看,比西部大。”他說。
截至目前,根據各地公布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最高的是西藏,增速為(wei) 12%。該目標與(yu) 2014年一樣。其餘(yu) 的陝西、貴州、重慶、福建的經濟目標是10%,新疆是9%。但是也有目標定的很低的。比如四川隻有7.5%,青海、寧夏、甘肅隻有8%。而山西、遼寧、黑龍江等省份則將經濟目標定為(wei) 6%。
大多數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東(dong) 北經濟可能在2015年還會(hui) 繼續放慢,東(dong) 部可能相對穩定,但是中部和西部發展是否快,仍要看具體(ti) 情況。
陝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副主任張寶通認為(wei) ,西部有國家的優(you) 先政策支持,比如現在“一帶一路”強調的是國家向西開放,未來三十年西部會(hui) 引領全國的經濟增長。
但是現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對下遊產(chan) 業(ye) 的需求降低。山西、內(nei) 蒙古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依賴煤炭,受到的衝(chong) 擊更大;東(dong) 北主要發展大型裝備製造業(ye) ,還有黑龍江,大慶油田產(chan) 量下降,東(dong) 北經濟如何得以持續發展需要尋找新的動力。
而盡管陝西、重慶也有重工業(ye) ,但張寶通認為(wei) ,這些地區有先進的製造業(ye) ,所以受到的衝(chong) 擊就比較小。
此前黑龍江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大慶油田將連續每年調減產(chan) 量150萬(wan) 噸,這將導致全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ye) 增加值若幹年連續負增長。為(wei) 此,該省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ye) 目標僅(jin) 僅(jin) 隻有1%。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是法寶
清華大學中國與(yu) 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wei) ,現在除了一些資源省發現依靠資源能源不行了,幾乎所有的省份發現依賴投資也不行了,“原因一般傳(chuan) 統行業(ye) 和房地產(chan) 行業(ye) 都過剩”。
為(wei) 此,各地都提出要發展新的戰略性產(chan) 業(ye)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15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已經不再單純地要擴大傳(chuan) 統的工業(ye) 投資,但是對於(yu) 發展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都有濃重的筆墨。
比如重慶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5年要做大做強十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這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麵板、物聯網、機器人、石墨烯和納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頁岩氣、MDI一體(ti) 化、生物醫藥、環保裝備等。
浙江提出要大力發展信息、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等七大產(chan) 業(ye) ,把發展以互聯網為(wei) 核心的信息經濟作為(wei) 重中之重。
北京提出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業(ye) 創新發展。支持雲(yun) 計算與(yu) 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
寧夏提出謀劃一批精細化工、裝備製造、輕工紡織、現代物流、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產(chan) 業(ye) 項目。
新疆提出抓好新材料、生物製藥、電子信息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抓好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亞(ya) 歐信息高速公路等建設。
袁鋼明認為(wei) ,中西部還是要發揮資源優(you) 勢,不能一味學上海、深圳發展高新科技。“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是可以改造升級,延長產(chan) 業(ye) 鏈的。像新疆、西藏和內(nei) 蒙古,資源優(you) 勢還沒有充分發揮,總的來說各地還是要依據本地區的基礎和優(you) 勢製定發展道路。”
而根本的是各地的發展需要創新。袁鋼明認為(wei) ,深圳目前發展創客模式,有特殊的優(you) 勢,像華為(wei) 這些企業(ye) ,都是以創新來生存的。但是武漢、北京雖然有科研優(you) 勢,但是缺乏商業(ye) 先導的活力,“像武漢缺少民營企業(ye) ,北京中關(guan) 村有許多民營企業(ye) ,但國家政府、機構占主導地位,缺少市場活力。”他說。
高國力則提出,目前提出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過於(yu) 類似。他認為(wei) ,各地要根據具體(ti) 情況來定發展什麽(me) 產(chan) 業(ye) ,即使是雲(yun) 計算等,也要考慮發展哪一個(ge) 環節好。“否則像過去二十七八個(ge) 省市自治區要發展汽車支柱產(chan) 業(ye) ,最後其實隻有上海、武漢、長春、西安和重慶等少數地方發展的可以。”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要求全,可以圍繞一個(ge) 產(chan) 業(ye) 聯各地分頭分工培育,避免重複建設。”他建議說。
此外,目前經濟增速放慢的不少地區,與(yu) 工業(ye) 比重大,服務業(ye) 比重小有關(guan) 。比如2013年山西、內(nei) 蒙古、遼寧等第二產(chan) 業(ye) 比例偏大一般都在50%以上,而第三產(chan) 業(ye) 比例則很低,像遼寧隻有38%左右。為(wei) 此,很多專(zhuan) 家認為(wei) ,工業(ye) 比重大的省份可以大力發展服務業(ye) 。
不過,西藏是個(ge) 另類,不能學習(xi) 。2013年西藏的第三產(chan) 業(ye) 比例達到了50%以上。該地第二產(chan) 業(ye) 比例才三成左右。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教授狄方耀指出,盡管消費對經濟貢獻大,但西藏經濟總量小,今年國家要加快西藏的鐵路建設,西藏定12%的全國最高經濟增速目標,要實現起來難度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