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委預案就位 下半年穩增長馬力全開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發布日期:2015-07-03

經濟進入年度下半場,為(wei) 了衝(chong) 刺全年目標,政策全方位開足馬力穩增長。盡管麵臨(lin) 著新常態時期的許多新情況,但經濟探底、結構調整等正在逐漸明晰,市場對轉型“銜接年”最終表現的預期普遍樂(le) 觀。

國家統計局1日公布6月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和非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其中,製造業(ye) PMI和上個(ge) 月持平於(yu) 50.2,略低於(yu) 預期,顯示經濟增長壓力仍大;但非製造業(ye) PMI則從(cong) 上個(ge) 月53.2小幅改善至53.8,結構轉型成效明顯。

《第一財經日報》從(cong) 接近官方人士處獲悉,各個(ge) 部門已經就本年度的穩增長措施作出不同程度的部署預案,進入經濟企穩較為(wei) 關(guan) 鍵的三季度,這些政策會(hui) 根據經濟情況及時推出,確保完成年度重要經濟任務,為(wei) 轉型提供基礎。 

連環組合拳

基建托底,刺激房市,積極財政,寬鬆貨幣……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中央政策近半年來打出了連環組合拳。為(wei) 保證下半年政策紅利順利釋放,穩增長政策更是在年中密集釋放。

作為(wei) 穩定經濟的主要抓手,發改委自去年底開始就加大了基建投資批複力度。發改委6月29日就“充實重大工程包有關(guan) 情況”舉(ju) 行發布會(hui) ,明確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即將推出。

本報記者從(cong) 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發改委的“工程包庫”裏的儲(chu) 備絕不止這4類,根據經濟的不同情況或將有更多的工程包推出。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七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1個(ge) 項目、33個(ge) 專(zhuan) 項,累計完成投資3.1萬(wan) 億(yi) 元。5月份以來,多個(ge) 領域進入施工旺季,在建項目施工、推進速度明顯加快。1~5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1%,持續成為(wei) 支撐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

此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持續發力預計將帶來更多立竿見影的利好。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而在定向降準的同時,還宣布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ge) 百分點。除了降息和定向降準,央行近日還重啟了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了350億(yi) 元的流動性。

財政方麵來看,除了已經批準實施的兩(liang) 輪以及預期中的第三輪各1萬(wan) 億(yi) 的地方政府債(zhai) 務置換,發改委也批準了地方政府年內(nei) 到期的企業(ye) 債(zhai) 屬性的城投債(zhai) 置換。財政真正有了錢,所采取的直接投資在短期內(nei) 對經濟的影響力更為(wei) 直接和有效,對經濟改善作用明顯。

結構性改善藏生機

盡管製造業(ye) PMI乏力,但非製造業(ye) PMI的活躍值得關(guan) 注。國家統計局服務業(ye) 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數據顯示結構調整效果進一步顯現,高技術製造業(ye) 和消費品相關(guan) 製造業(ye) 的表現繼續好於(yu) 製造業(ye) 總體(ti) 水平,而高耗能行業(ye) 連續弱於(yu) 製造業(ye) 總體(ti) 水平。

具體(ti) 分行業(ye) 看,服務業(ye) 市場需求增速加快,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0.3個(ge) 百分點至52.3%,走勢總體(ti) 平穩。其中,金融業(ye) 、互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ye) 、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chuan) 輸服務業(ye) 、郵政業(ye) 等行業(ye) 業(ye) 務總量增長較快。住宿和餐飲業(ye) 、交通運輸業(ye) 等行業(ye) 商務活動指數位於(yu) 臨(lin) 界點以下,表明企業(ye) 業(ye) 務總量有所減少。值得關(guan) 注的是,3月份房地產(chan) 業(ye) 商務活動指數升至臨(lin) 界點以上後,一直保持在擴張區間,房地產(chan) 業(ye) 整體(ti) 呈現企穩跡象。

近兩(liang) 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放緩一直是國內(nei) 外關(guan) 注的焦點。世界銀行近日發布報告稱,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有序地放緩,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wei) 7.1%,2016年降至7.0%,2017年為(wei) 6.9%。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同時提到,中國試圖尋找更可持續性發展路徑,放慢過快的信貸增長,抑製影子銀行,限製地方政府借貸並且削減過剩產(chan) 能,因此經濟增速放慢是合理的。

在承認中高速發展成為(wei) 新常態的同時,中國官方多次強調結構改革,官媒曾發文表示要“扭住結構改革不放鬆”。甚至許多官方學者認為(wei) ,能不能實現結構性轉換,成為(wei) 中國能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guan) 鍵。

有專(zhuan) 家對本報指出,轉型與(yu) 發展的內(nei) 在邏輯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述世行報告也認為(wei) ,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與(yu) 中國增長模式的逐漸轉變相符,即從(cong) 製造業(ye) 轉向服務業(ye) 、從(cong) 投資轉向消費,從(cong) 出口轉向國內(nei) 支出。“中國需要進行改革才能實現可持續性增長。”世行報告稱。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