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下滑嚴重 工信部七措施激發水泥業正能量

來源:中國工業報 發布日期:2015-07-20

麵對水泥行業(ye) 經濟運行嚴(yan) 峻形勢,為(wei) 化解水泥行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矛盾,促進行業(ye) 經濟平穩運行和轉型發展,日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ye) 司在京召開水泥行業(ye) 部分重點企業(ye) 負責人座談會(hui) 。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毛偉(wei) 明指出,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工業(ye) 經濟運行呈現新態勢,總體(ti) 看,當前工業(ye) 經濟運行有三個(ge) 特點,回穩向好跡象增多、運行走勢兩(liang) 極分化、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堅定發展信心,采取得力措施,激發內(nei) 生動力,既要穩當前又要利長遠,增強行業(ye) 發展“正能量”。

七大措施激發水泥業(ye) 正能量

毛偉(wei) 明強調,麵對當前極其複雜的運行態勢,促進水泥行業(ye) 平穩運行和轉型發展,要準確把握發展走勢,堅定發展信心,采取得力措施,激發內(nei) 生動力,既要穩當前又要利長遠,增強行業(ye) 發展“正能量”。未來工信係統將著力抓好七大工作。

一是狠抓化解產(chan) 能過剩矛盾不放鬆,堅決(jue) 遏製新增產(chan) 能,關(guan) 鍵是嚴(yan) 控新增。二是繼續大力淘汰落後,依據強製性的汙染物排放、單位產(chan) 品能耗限額等標準加大淘汰力度,為(wei) 先進產(chan) 能騰挪發展空間,優(you) 化存量。三是鼓勵企業(ye) 開展技術創新、業(ye) 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延伸產(chan) 業(ye) 鏈,正確處理化解過剩產(chan) 能與(yu) 穩增長的關(guan) 係,增強發展動力。四是支持企業(ye) 推進兼並重組,提高生產(chan) 集中度,優(you) 化供給端,推進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製造,發展特種水泥。五是采取適度限產(chan) 措施,緩解產(chan) 能過剩矛盾。重點是引導北方采暖地區冬季繼續開展水泥錯峰生產(chan) 。六是規範市場秩序,嚴(yan) 格執法,營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七是研究行業(ye) 重大政策,推動修訂水泥產(chan) 品標準,落實水泥窯協同處置配套政策,促進開展國際產(chan) 能合作等。

價(jia) 格戰越演越烈

當前,水泥製造業(ye) 景氣度不斷下滑,市場需求低靡引致各水泥企業(ye) 間的價(jia) 格大戰越演越烈。

長三角、珠三角、湘鄂、雲(yun) 貴川和陝甘等地水泥市場硝煙彌漫,目前水泥售價(jia) 已跌落至成本線附近,甚至有不少企業(ye) 已經處於(yu) 虧(kui) 損。截至6月底,全國P.O42.5散裝水泥均價(jia) 已降至263元/噸的低位價(jia) ,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有40元/噸、60元/噸的價(jia) 差,為(wei)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最低水平。

限產(chan) 曾經是水泥市場維持平衡的權宜之計,應對產(chan) 能過剩、需求疲軟、環保施壓等諸多問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市場持續低迷之下,這種弱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年初東(dong) 北及泛華北地區開展錯峰停窯3、4個(ge) 月,期間地區水泥價(jia) 格尚能維持平穩,一度成為(wei) 全國水泥市場維持價(jia) 格和利潤的典範。但停窯結束後,水泥價(jia) 格依舊快速跌落。

中國水泥研究院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中國工業(ye) 報記者,限產(chan) 僅(jin) 限於(yu) 一個(ge) 時段從(cong) 供給端進行控製,使得原本供大於(yu) 求的市場達到一種供需相對緩和或平衡的狀態。限產(chan) 對競爭(zheng) 劣勢的企業(ye) 產(chan) 生了保護作用,減弱了市場經營風險,延緩了其退出市場的進程。同時,它還降低了行業(ye) 新進入者對投資風險的認知,助長了新增產(chan) 能的增加。

該負責人表示,限產(chan) 挺價(jia) 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定需求支撐、供需達到一定平衡以及區域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的基礎上。

2015年以來,市場需求麵發生扭轉,全國前5個(ge) 月水泥產(chan) 量同比減少5.1%。在市場風向已經改變,作為(wei) 需求敏感性行業(ye) ,水泥企業(ye) 的經營心態隨之發生變化。在市場需求有限、效益大幅壓縮,先前相對平衡的競爭(zheng) 格局被打破,大型企業(ye) 為(wei) 保證企業(ye) 利潤水平,憑借規模和成本的優(you) 勢執行薄利多銷、擴大市場份額的經營戰略,同時借市場低迷之際進行行業(ye) 整合。

麵對大型企業(ye) 的步步緊逼,中小企業(ye) 亦不能坐以待斃,隻能緊跟降價(jia) 步伐以死捍衛市場份額,甚至不惜低於(yu) 自身成本線,亦盡量出貨保障企業(ye) 現金流,一旦產(chan) 品滯銷危及現金流,企業(ye) 就麵臨(lin) 出局。企業(ye) 間展開了激烈的實力較量,全國多地市場輪番上演降價(jia) 狂潮。

供需矛盾持續加劇

“需求的不足引發了水泥用量下降,供需矛盾加劇,最終價(jia) 格順勢而下,今年的價(jia) 格下降如此大的幅度,應該不是‘惡性競爭(zheng) ’的結果,是供需關(guan) 係急劇改變所致。”水泥資深專(zhuan) 家劉作毅表示。

今年5月底,全國水泥價(jia) 格低於(yu) 240元/噸的省份有六個(ge) ,依次是山西、安徽、陝西、內(nei) 蒙古、貴州、江蘇,其中山西、內(nei) 蒙古兩(liang) 省2014年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量占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的比例分別為(wei) 40.01%和44.91%,分別位列全國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三,說明兩(liang) 地產(chan) 能利用率嚴(yan) 重不足,過剩形勢嚴(yan) 峻。安徽、江蘇水泥價(jia) 格同比下跌36.13%和28.1%,跌幅位居全國前列(第1位和第4位),主導企業(ye) 海螺(295.04元/噸,-0.14%)今年因需求下滑采取了降價(jia) 跑量策略,以自身低成本優(you) 勢不斷壓低區域價(jia) ,長三角成今年水泥價(jia) 格跌幅最大的區域。陝西前4個(ge) 月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為(wei) 4.2%,較去年同期增速水平回落12.9個(ge) 百分點,固定投資增速回落幅度居全國前列,從(cong) 而導致今年水泥需求較去年明顯下滑,前四個(ge) 月水泥產(chan) 量同比下滑11.97%。貴州前4個(ge) 月水泥產(chan) 量同比下滑2.15%,增速水平低於(yu) 去年同期21.68個(ge) 百分點,再加上外圍市場的衝(chong) 擊以及新增產(chan) 能的投放,全省價(jia) 格承壓下行。

從(cong) 去年各省水泥行業(ye) 的利潤總額來看,山西以11.5億(yi) 元的虧(kui) 損額居全國首位,內(nei) 蒙古微利,銷售利潤率僅(jin) 0.51%,緊跟新疆之後,而江蘇、安徽雖然價(jia) 格同比大幅下滑,然而主要是企業(ye) 的主動降價(jia) 跑量行為(wei) ,企業(ye) 的生產(chan) 成本較低存有較大的降價(jia) 空間,所以當地企業(ye) 仍然保持一定的盈利,從(cong) 它們(men) 各自的產(chan) 能利用率情況看,安徽產(chan) 能利用情況較好,新型幹法產(chan) 量與(yu) 產(chan) 能比超過90%,而江蘇也超過70%;陝西、貴州去年的銷量利用率相對處於(yu) 中上水平,兩(liang) 地同樣有著較高的新型幹法產(chan) 量與(yu) 產(chan) 能比。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市場低迷程度與(yu) 區域水泥市場的科技水平,並沒有太多關(guan) 聯度,與(yu) 產(chan) 能水平與(yu) 集中度關(guan) 聯很大。價(jia) 格低雖然能使效益受到影響,而低成本優(you) 勢及市場的高集中度能夠使部分企業(ye) 依然不至於(yu) 虧(kui) 損。在需求下滑背景下,隻有產(chan) 能集中度低才是效益差的根本原因。

兼並重組成為(wei) 市場選擇

現階段,嚴(yan) 控新增、淘汰落後及適度限產(chan) 主要是改善供給層麵,然而需求的下滑對這種供給改善帶來的效果反映的微乎其微,雖有裨益但不是根本出路,而技術、產(chan) 品等創新無法改變水泥低附加值和同質化的特征。水泥行業(ye) 擺脫行業(ye) 困境,優(you) 勝劣汰、聯合重組,將成為(wei) 以完全競爭(zheng) 為(wei) 特點的水泥市場的主題。大企業(ye) 整合市場成為(wei) 關(guan) 鍵,水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也將從(cong) 重組整合開始。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今年5月表示,水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最關(guan) 鍵的是要做到24個(ge) 字:嚴(yan) 控新增、淘汰落後、適度限產(chan) 、兼並重組、鼓勵創新、規範競爭(zheng) 。

2014年,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印發《水泥行業(ye) 推進兼並重組的實施意見》,其中第一條就指明“加快推進水泥行業(ye) 兼並重組是行業(ye) 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行業(ye) 轉型升級絕不是個(ge) 別企業(ye) 的轉型升級,應該是全行業(ye) 謀求發展方式的整體(ti) 變革。在現階段,企業(ye) 眾(zhong) 多,需求下滑形勢下,企業(ye) 為(wei) 維持正常經營已經是自顧不暇。


專(zhuan) 家認為(wei) ,生產(chan) 經營薄弱的企業(ye) 退出,大型及具有明顯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企業(ye) 進行整合才能為(wei) 整個(ge) 行業(ye) 轉型升級奠定基石。不謀長遠者,不足以謀一時。光靠大力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經濟步入新常態下,行業(ye) 通過整合方能輕裝上陣,隻有如此,行業(ye) 才會(hui) 走的更長遠。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