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明:我國水泥工業與世界水泥強國的差距

來源:中國水泥協會顧問 發布日期:2015-08-20

摘要:我們(men) 要知己知彼,分析清楚我國水泥工業(ye) 與(yu) 世界水泥強國之間還有哪些差距,主要“短板”何在,如何改革應對,才能早日實現世界水泥強國之夢。本文從(cong) 理念、體(ti) 製和技術政策等方麵對此進行探討。

現今正值我國經曆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民經濟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之際,水泥工業(ye) 終於(yu) 基本上淘汰了落後生產(chan) 方式,建立了現代化的新型幹法窯生產(chan) 體(ti) 係,熟料熱耗、水泥綜合電耗及勞動生產(chan) 率等技術指標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水泥產(chan) 量更是高達全球總量的60%,成套水泥技術裝備出口在國際水泥市場的份額已占38%(按水泥產(chan) 能計)。我國已經徹底甩掉了水泥弱國的帽子,正準備向世界水泥強國邁進。為(wei) 此我們(men) 要知己知彼,分析清楚我國水泥工業(ye) 與(yu) 世界水泥強國之間還有哪些差距,主要“短板”何在,如何改革應對,才能早日實現世界水泥強國之夢。本文從(cong) 理念、體(ti) 製和技術政策等方麵對此進行探討。

1 原創性科技研發與(yu) 創新能力亟待大幅提升

過去35 年以來我國水泥工業(ye) 對於(yu) 先進技術及其裝備基本上是處於(yu) 引進、消化、吸收、轉化、仿製和改進的階段,屬於(yu) “從(cong) 師學藝”性質。今後的目標除了繼續博采眾(zhong) 長以外,更重的是應轉向培育原創性科技研發與(yu) 創新能力,要加大創新研發的投入,培育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梯隊, 鼓勵科技人員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中國的水泥技術與(yu) 裝備的專(zhuan) 利和許可證,創造高質量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知識產(chan) 權,產(chan) 出更多更大的附加值。猶如許多外國公司到中國來申請其技術專(zhuan) 利權一樣,中國的水泥技術也必須到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國家去申請專(zhuan) 利權與(yu) 許可證。

大家知道,德國BAT(最佳實用技術)目錄中的權重實際上就是原創性科技研發創新能力的量化指標。而我國水泥技術與(yu) 裝備在歐美國家獲得專(zhuan) 利權的案例極少, 因此能進入德國BAT 目錄的中國技術尚有待“零”的突破。由此可知我國水泥工業(ye) 的創新能力與(yu) 世界水泥強國的差距有多大了。

首先,我們(men) 必須研發出原創性的中國技術,才有可能去申請發達國家的專(zhuan) 利權,申請獲批或登記以後就有可能被德國BAT 條目所收錄。然而要創出高水平的中國技術, 必須依靠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想象力。因而各級領導一定要樹立長期的觀點,摒棄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心態,精心選配穩定發展科研梯隊,提高科技人員待遇(至少不能低於(yu) 同級的設計生產(chan) 人員); 要寬容科研工作中的挫折、損失甚至失敗。科研創新是一項長遠持久的投資,其成效和回報雖然可能有所滯後,但是可積累而生輝的,有些甚至是影響深遠的。所以創新研發的前瞻性與(yu) 科學性更顯重要。創新就是競爭(zheng) 力的核心。

可以說,我國的水泥工業(ye) 科研人才資源現今已具備了一定的質量和數量,給他們(men) 創造適當的條件和環境,創出較高質量的知識產(chan) 權是有一定基礎的。關(guan) 鍵在於(yu) 我們(men) 的理念革新和科研體(ti) 製的改革,要在製度保障上激勵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 需加強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信息披露及其透明度

應該端正認識,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及時如實地披露必要的信息是包括水泥行業(ye) 在內(nei) 的每一個(ge) 行業(ye) 的職責,否則就是侵害了公眾(zhong) 的知情權。所謂“一流企業(ye) 要有一流的思想”, 固然不錯, 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行動。例如每年向公眾(zhong) 提交本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報告、環境報告和能源(資源)消耗報告就是一流企業(ye) 必須履行的實際行動。按國際標準來看,這是起碼的要求。

迄今我國水泥工業(ye) 在信息披露內(nei) 容方麵缺失最多的是各種汙染物的排放量和工傷(shang) 情況等數據。我國水泥企業(ye) 要主動地檢測和公布各種國標控製的汙染物的排放量,對於(yu) 其他尚未列入國標控製的汙染物則應研究試測或試算,暫作為(wei) 參考值適時公布於(yu) 眾(zhong) 。這樣既尊重公眾(zhong) 的知情權,同時也為(wei) 今後製定新國標作好準備,是對水泥行業(ye) 自身發展的一種鞭策。目的是為(wei) 了對水泥行業(ye) 到底排放了多少汙染物,盡量做到自己心裏大致有數,以免屆時眾(zhong) 說紛紜,混淆不清。

例如,2000~2008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水泥工業(ye) 曆年NOx排放均介於(yu) 60~80萬(wan) 噸,2009年就先沒有公布,2010年環保部突然說水泥工業(ye) NOx排放量高達約280萬(wan) 噸之巨。筆者完全讚同我國水泥工業(ye) NOx排放的國標擬由現今的標態下800mg/m3修訂為(wei) 300~500mg/m3的建議;而且認為(wei) 不僅(jin) 僅(jin) 如此,還要對TOC、HCl、NH3、Hg、呋喃、二惡英以及20多種重金屬的排放都應逐步補充製訂新國標。但是對於(yu) 水泥工業(ye) NOx排放量這樣地被突然飆升近4倍的情況頗為(wei) 費解。為(wei) 了避免今後其他汙染物的排放再突然被飆升,我們(men) 必須積極主動地提高全部汙染物排放的透明度。

中國水泥協會(hui) 要掌握水泥行業(ye) 有關(guan) 數據的發布話語權,不能總是被別的部門和外國機構說這說那。

至於(yu) 工傷(shang) 事故,更沒有必要顧忌太多,完全可以如實公布有關(guan) 數據。其實我們(men) 越“保密”,國外機構就越想“挖掘”。公開透明了可以吸取經驗教訓,采取措施不斷改進,又便於(yu) 公眾(zhong) 監督,遠比捂著強。

不言而喻,作為(wei) 世界水泥強國,其汙染物排放和工傷(shang) 事故都應該力求降到最低,才能不辱其名。

3 水泥品質和質量亟需顯著提高

我國水泥品質與(yu) 國際水泥平均品質相比,具有熟料含量較少(約62%),混合材摻入量較多(約34%),強度較低的缺陷。我國水泥的等級結構是32.5級占74%,42.5級占21%,52.5級占5%; 而發達國家的水泥等級結構卻是32.5級:42.5級:52.5級=25:60:15,這種差別致使我國實物水泥1.36t才相當於(yu) 國際平均品質的水泥1t。在實際工程應用中,製備同標號(強度)的混凝土,其單位水泥需用量比國際的增加了1/3。

當然,水泥中多摻混合材可多消納粉煤灰、高爐礦渣、石灰岩夾層及爐渣等大宗工業(ye) 固廢。但是我國混合材多摻到這種程度是以降低水泥強度和增加水泥單位需用量為(wei) 代價(jia) 的。因為(wei) 我國的混合材大都未經深加工,隻是作為(wei) 非膠凝性的中性填充料摻入水泥中的。

現今國際趨勢雖然也是傾(qing) 向於(yu) 水泥中少用熟料多用混合材,但是其前提是不能以犧牲水泥強度與(yu) 性能來換取。因而其混合材摻入到一定比例以後都必須經過深加工處理, 使其具有一定的膠凝性能才可應用。此外,這部分混合材往往是適量地直接摻入混凝土之中,而不是像我國這樣大部分都摻入水泥之中。

對我國水泥企業(ye) 來說,這樣不但可以低成本地增加水泥產(chan) 量, 而且還可以獲得相應的國家利廢補貼,看似經濟收益不小。但是事實卻是因此而使水泥價(jia) 格相應下調,兩(liang) 者對衝(chong) 後水泥企業(ye) 的最終收益並沒增加多少,反而落得個(ge) 產(chan) 品質量差的口實。這是近半個(ge) 多世紀以來在我國特定的曆史條件下逐漸演變而形成的獨特模式,已是既成事實。但是隨著我國現代化工業(ye) 體(ti) 係的發展和各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建立,綜合權衡全社會(hui) 的總體(ti) 經濟效益,現今我國水泥品質偏低、混合材摻入偏多、低標號水泥比例太大和水泥強度偏低的情況,必須尋求一個(ge) 各利益攸關(guan) 方(水泥、商品混凝土和施工等)都能接受的新平衡點,修訂相應的國家標準和利廢獎勵政策,出台綜合性的優(you) 化解決(jue) 方案。一係列的改革措施有待通盤研究協調並決(jue) 策。

4 水泥行業(ye) 的市場秩序和集中度亟需規範和提升

2012 年我國水泥企業(ye) 多達近4000家,比全球(除中國外)總計的1300家的3倍還多。這不僅(jin) 表明我國水泥企業(ye) 實在是多而散,更嚴(yan) 重的是市場秩序混亂(luan) ,惡性競爭(zheng) 頻現。有的甚至以犧牲水泥質量來降低成本,假冒偽(wei) 劣水泥時有發生,嚴(yan) 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同時也傷(shang) 害了正規經營水泥企業(ye) 的利益,擾亂(luan) 水泥價(jia) 格的合理回歸與(yu) 穩定,有損水泥行業(ye) 的健康發展。好在近年來這方麵已有較大的扭轉,但仍須花大力氣以求徹底完善。

2013年1月22日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12個(ge) 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重點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十二五”期間把前10 家水泥企業(ye) 集團的集中度由2012年的25%提高到35%以上,形成3~4家熟料產(chan) 能超過1億(yi) 噸,核心競爭(zheng) 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水泥企業(ye) 集團,並組成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基材料製品等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建成國家級和區域性的水泥龍頭企業(ye) 約100家。樹立水泥區域市場影響力和水泥價(jia) 格話語權。掌握並規範市場秩序,徹底杜絕假冒偽(wei) 劣水泥,加強區域企業(ye) 協同合作,促進水泥價(jia) 格合理回歸,實現消費與(yu) 生產(chan) 的互利共贏。筆者認為(wei) ,通過兼並重組把全國水泥企業(ye) 壓縮到500家左右,前50家的集中度達到70%以上為(wei) 宜。雖然很難,但隻要全國大型水泥企業(ye) 發揮積極作用,在國家政策的引導支持下是可以實現的。其實,兼並重組對所有的企業(ye) 都是一個(ge) 生存與(yu) 發展的挑戰和機遇,亦是我國邁向世界水泥強國必須跨越的一坎。

5 水泥窯協同處置可燃廢物作為(wei) 替代燃料的政府扶持政策亟需真正到位

有關(guan) 的呼籲在我國雖然已有10多年之久, 很遺憾,直至今日這項技術措施仍處於(yu) “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中。除了少數幾家知名水泥企業(ye) 搞了幾項象征性的水泥窯燒廢工程項目以外(尚不及新型幹法窯總數的1%,對全國水泥煤耗的替代率小於(yu) 0.1%),遠未達到實質性的工業(ye) 規模的應用意義(yi) 。迫切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引導,並惠以必要的扶持政策,才能打破瓶頸逐步發揮應有的實效。

在水泥窯協同處置可燃廢物作為(wei) 替代燃料方麵,我國與(yu) 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十分懸殊。它們(men) 經曆了近40年的實踐,現在已經發展到幾乎每一台水泥窯都或多或少地協同處置廢棄物。2012年,水泥窯燒廢對全國水泥煤耗的替代率,德國74%、比利時65%、瑞士58%、法國49%、荷蘭(lan) 95%、美國28%、日本32%。而我國至今還在曠日持久的“孕育”之中,政府的技術政策則是“催生”的關(guan) 鍵。

即使國家對水泥窯燒廢的引導與(yu) 扶持尚未真正到位,我國若幹知名水泥企業(ye) 一直在經濟上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堅持運用和研發這項技術,這種精神值得稱道。但是真正要形成工業(ye) 規模的實際效益,政府技術政策的驅動是不可缺失的。這也是國際上30多年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我國應該借鑒。

我國既然有誌於(yu) 登上世界水泥強國的舞台,就不能在水泥窯協同處置可燃廢物作替代燃料這一“考題”麵前交“白卷”,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實際效益才能算作“及格”。

6 水泥生產(chan) 過程控製自動化與(yu) 智能化的研發提升

過去10多年來, 我國集中精力在工藝主機設備和成套輔機裝備等方麵趕上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對水泥生產(chan) 過程控製未能全麵顧及。現在看來,在生產(chan) 質量控製係統(化驗及檢測)的自動化與(yu) 智能化方麵出現了一些差距,應予注意。隻要意識到了這一點,相信我國是可以及時改進趕上的。

7 結束語


以上所謂“短板”是僅(jin) 僅(jin) 針對我國躋身世界水泥強國的議題分析闡述的,不盡周全,僅(jin) 供探討。這些“短板” 都帶有根本性和體(ti) 製性, 並涉及國家技術政策,需要在政府、行業(ye) 和企業(ye) 各個(ge) 層麵上進行銳意改革。彌補改進完善這些“短板”是一項艱巨複雜的係統工程,任重道遠。相信經過今後10年左右的努力,我國有望名至實歸地全麵趕上國際領先水平,榮登世界水泥強國之列。所謂我國擬在近期(約5年)內(nei) “超越和引領”世界水泥工業(ye) ,須視不同對象而異。對於(yu) 發展中國家來說,預計屆時我國是可以當之無愧的。然而對現有的世界水泥強國,以及老牌跨國水泥公司和水泥裝備供應商來說,看來我國還需要繼續再奮鬥一段相當長的年月才有可能實現。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