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幹擾去產能 中財辦:壓力大地區給獎補
在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背景下,2016年中國如何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確定的去產(chan) 能、去杠杆、降成本等艱巨任務備受關(guan) 注。
多位中國財經高官和學者在26日於(yu) 北京舉(ju) 行的2015-2016中國經濟年會(hui) 上表示,解決(jue) 這些難題除了要有決(jue) 心,還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同時切實防範風險。
目前中國產(chan) 能過剩問題嚴(yan) 重。截至11月,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已連續45個(ge) 月同比下降。PPI如此長時間的同比回落以前僅(jin) 僅(jin) 在2008年至2009年、1997至1998年等經濟疲軟的時段出現過。
在定調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積極穩妥化解產(chan) 能過剩”被列為(wei) 來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首。
但去產(chan) 能知易行難。地方政府出於(yu) 保就業(ye) 、保穩定考慮,銀行等債(zhai) 權人出於(yu) 破產(chan) 導致呆賬變壞賬考慮,往往會(hui) 幹擾企業(ye) 正常破產(chan) 退出。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wei) 民表示,要堅定處置“僵屍企業(ye) ”,使產(chan) 能和總需求大體(ti) 均衡,止住產(chan) 品價(jia) 格下跌態勢,讓優(you) 質企業(ye) 增強信心。
楊偉(wei) 民表示,堅持企業(ye) 主體(ti) 、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多兼並重組、少破產(chan) 清算,做好職工安置,是去產(chan) 能總的方針和原則。今後將製定包括不良資產(chan) 處置、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等多方麵配套的政策體(ti) 係,對處置壓力大的地區給予專(zhuan) 項獎補,並在資本市場等方麵進行支持。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看來,之所以會(hui) 出現嚴(yan) 重產(chan) 能過剩,既有結構原因,也有體(ti) 製原因。考慮到不少國有資本存在於(yu) 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應當使國有資本在企業(ye) 資產(chan) 債(zhai) 務重組過程中退出,用於(yu) 充實社會(hui) 保障資金,以解決(jue) 去產(chan) 能過程中失業(ye) 者的問題。
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快速增長的企業(ye) 債(zhai) 日益成為(wei) 中國經濟運行一大隱患。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將提高融資比重,降低杠杆率作為(wei) 重要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也將去杠杆列為(wei) 來年五大任務之一。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說,去杠杆是“非常困難的任務”,要做好長期奮鬥的充分準備。具體(ti) 來說,應當在微觀和宏觀兩(liang) 個(ge) 方麵發力:微觀方麵,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宏觀方麵,要努力擴大經濟總量,同時控製好債(zhai) 務。
考慮到2016年中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內(nei) 外環境仍然複雜,切實防範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成為(wei) 去杠杆過程中的一大關(guan) 鍵點。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ye) 整體(ti) 不良率呈現上升態勢。
李揚提醒說,未來三年將是中國不良資產(chan) 風險集中爆發期,必須把防範金融風險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是繞不過去的”。
成本偏高是中國企業(ye) 目前麵臨(lin) 的突出困境。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79%的受調查企業(ye) 反映目前人工成本上升,比例比上年提高了10個(ge) 百分點;66%的企業(ye) 認為(wei) 當前融資成本仍然偏高,比上年提高了6個(ge) 百分點。
劉世錦認為(wei) ,企業(ye) 融資成本、物流成本、通信成本之所以高,原因在於(yu) 一些基礎行業(ye) 仍然存在行政性壟斷。有鑒於(yu) 此,要降低成本就要真正放開市場準入,鼓勵競爭(zheng) ,“比如可以在大的壟斷性行業(ye) 放進一兩(liang) 個(ge) 大的民營資本投資者、生產(chan) 者”,使其發揮“鯰魚效應”,倒逼企業(ye) 降低成本。
楊偉(wei) 民指出,去產(chan) 能和降成本兩(liang) 方麵缺一不可,隻有讓微觀主體(ti) 有活力,經濟才能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他透露,中國明年將實行“七降”,即在七個(ge) 方麵幫助企業(ye) 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