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新常態“棋局” 下的“急所”

發布日期:2016-02-04
 

來源:新華網 發布日期:2016-02-04

2014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ge) “新常態”。2014129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新常態”進一步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

2014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ge) 新常態2014129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新常態進一步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

如果說全球新常態重點歸因於(yu) 主要經濟體(ti) 均陷入長期停滯狀態,那麽(me)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征則是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降至中高速帶來的結構性減速。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戰略布局則是要把經濟朝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細致、結構更合理的高級階段演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行進。  

有專(zhuan) 家學者把中國經濟的戰略調整比作是棋局上的大場。那麽(me) 當前的供給側(ce) 改革則是當下棋局中的一處急所。大場和急所都是圍棋術語:大場是長遠的戰略部署;急所是眼前的戰鬥方案。隻知道急所是會(hui) 下棋,能看出大場可以算高手;但兼顧大場和急所才是超一流。  

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大棋局格局已初步形成

近些年來,民眾(zhong) 出國旅遊,到國外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等日常用品,時常被炒成熱點話題,甚至驚動了總理。這些都反應出民眾(zhong) 對消費品的需求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確實正在轉變、升級,對於(yu) 高品質消費品需求增加,過去多年形成的生產(chan) 能力已不適應變化了的需求,無效供給過多,有效供給不足。比如說,一方麵鋼鐵等已經跌成了白菜價(jia) ,另一方麵圓珠筆的筆尖等卻至今仍需要進口。  

以上事實說明,世界經濟大棋局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央明確要把調控的重點轉向供給側(ce) ,則是對世界棋局的敏銳觀察和有效應對。剛過去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2016年及今後一個(ge) 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國務院一係列會(hui) 議及李克強總理多次著重安排部署供給側(ce) 改革,是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舉(ju) 措,勾勒出中國政府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脈絡。  

長考:供給側(ce) 已成急所 推進結構性改革是當務之急

在持續了三十餘(yu) 年的高速增長之後,我國經濟發展最直接的變化是經濟增長從(cong) 高速轉為(wei) 中高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GDP增速為(wei) 6.9%,為(wei) 90年代以來新低。

麵對新形勢新變局,十八大以來,決(jue) 策層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從(cong) 2013年的三期疊加2014年的新常態,再到2015年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從(cong) 正確認識形勢的怎麽(me) 看向開出經濟治理藥方的怎麽(me) 幹不斷深入探索。

透過數字看本質,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但也麵臨(lin) 諸多挑戰。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外需萎靡不振;中國經濟增速下降,麵臨(lin) 著工業(ye) 品價(jia) 格下降、實體(ti) 企業(ye) 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突出矛盾。當前的問題,雖然有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方麵的原因,但主要原因不在需求側(ce) ,而是供給側(ce) 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經濟增速放緩,既有周期性的原因,也有結構性的因素,但主要問題出在經濟結構上。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棋局的急所所在。這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後,必然選擇的一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重點在於(yu) 從(cong) 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

 急所之急不僅(jin) 在於(yu) 其地位重要,更在於(yu) 推進改革的緊迫性。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一個(ge) 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無休止的。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改革促發展,明天就可能麵臨(lin) 更大的痛苦。14日,《人民日報》引述權威人士的觀點稱:當斷不斷,必受其亂(luan) 要勇於(yu) 做得罪人的事,否則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結果延誤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給後麵,將來會(hui) 得罪天下老百姓。

妙手:推進簡政放權,為(wei) 改革提供製度支撐

李克強總理把簡政放權視為(wei) 先手棋,本屆政府的開門第一件大事、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hui) 議,主題都是簡政放權。改革成效不斷顯現,極大釋放了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是新常態大棋局所應的一著妙手

本屆政府成立以來,簡政放權持續推向深入,不斷激發創新創業(ye) 就業(ye) 活力。以前注冊(ce) 公司時手續一大堆,沒有十天半個(ge) 月辦不下來。這一次辦手續時,當天就拿到了執照。吉林省長春市高力汽貿城的一家輪胎輪轂修複店老板程謨遠說。根據有關(guan) 部門發布的數據,僅(jin) 去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注冊(ce) 市場主體(ti) 就達685.1萬(wan) 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5.4%;注冊(ce) 資本()12.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8.4%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簡化優(you) 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zhong) 辦事創業(ye) 的通知》等一係列國務院文件,都對簡政放權、雙創等促進供給側(ce) 改革做出具體(ti) 安排部署;一次次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不斷決(jue) 定推出一批簡政放權措施,取消部門行政許可、職業(ye) 資格許可和認定等,以繼續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需求。

這幾年來,國務院出台的政策重點就是在供給側(ce) 加大改革力度。簡政放權,推動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互聯網+”,都是供給側(ce) 改革,就是為(wei) 了釋放市場活力,放手讓企業(ye) 家去創新。

手筋:以消費升級促產(chan) 業(ye) 升級 培育形成新型供給

在國家統計局隨2015GDP增速一並發布的各項數據中,消費數據顯得格外亮眼,已成為(wei) 中國經濟的頂梁柱2015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為(wei) 66.4%,比上年提高15.4個(ge) 百分點。如同圍棋術語中的手筋一般,轉換思維、另辟蹊徑從(cong) 需求端發力,同樣會(hui) 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帶來積極影響,同時在換檔期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在去年雙十一當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李克強說,企業(ye) 生產(chan) 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消費者,消費是生產(chan) 最終的需求。我們(men) 所從(cong) 事的一切生產(chan) ,除了基本的戰略儲(chu) 備外,最終都會(hui) 轉化為(wei) 居民的消費品。  

這次常務會(hui) 的一個(ge) 重要議題就是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nei) 需。會(hui) 議確定,以改革創新破除製約消費擴大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優(you) 化消費環境。全麵提高標準化水平,以更嚴(yan) 的標準和監管強化企業(ye) 主體(ti) 責任,促進消費品質量的提升。  

為(wei) 此,20151122日、23日,《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ye) 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分別發布。國務院連續兩(liang) 天發布關(guan) 於(yu) 促進消費升級的文件,足見政府對於(yu) 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與(yu) 力度。  

屠龍:化解過剩產(chan) 能 充分發揮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

在圍棋術語中,大龍特指一塊棋子很多的棋,尚未活淨,這種棋經常是一種很大的累贅;而屠龍則往往能夠一舉(ju) 奠定勝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的供給側(ce) 改革五大任務中,去產(chan) 能排在第一位。無效供給、落後產(chan) 能以及僵屍企業(ye) 猶如新常態棋局中的大龍,唯有努力除舊布新,堅定不移減少過剩產(chan) 能,讓僵屍入土為(wei) 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麵的決(jue) 定性作用,才能提高中國經濟活力,順利度過中等收入陷阱  

14日至5日,新年伊始,李克強在山西太原考察。對此有觀察人士認為(wei) ,李克強總理的新年考察之行,實際上都是在某種程度上釋放出對於(yu) 新一年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和經濟政策走向的重要信號。  

分析認為(wei)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去產(chan) 能等五大任務,而鋼鐵、煤炭行業(ye) 的去產(chan) 能供給側(ce) 改革首當其衝(chong) 。總理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針對去產(chan) 能進行調研、攻堅克難,充分表現了中央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決(jue) 心。而就在上周,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在短短三天時間裏兩(liang) 次提及化解煤炭和鋼鐵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能過剩問題。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專(zhuan) 家認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就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最終就是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無效供給占用著有效供給的資源,我們(men) 的有效需求在國內(nei) 得不到滿足,當前最為(wei) 緊迫的就是化解過剩產(chan) 能。

結語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hui) 議26日召開,專(zhuan) 題研究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方案,表明這項改革即將進入具體(ti) 實施階段。改革曆來都是艱難的,既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又要有在關(guan) 鍵點突破、打好殲滅戰。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在激發新經濟勃興(xing) ,不斷優(you) 化經濟結構的同時,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將不斷改變萬(wan) 千企業(ye) 和個(ge) 人的命運,為(wei) 其成長發展提供新機遇、新動力。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