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產業供給側改革我們準備好了嗎?

來源:東方財富網 發布日期:2016-02-14

經濟環境:水泥市場在經濟‘新常態’下沒有出現平台期,而是緩坡期,效益則斷崖式下滑。2015年GDP僅(jin) 增長6.9%,製造業(ye) 僅(jin) 6%、房地產(chan) 僅(jin) 1%,2016年GDP可能跌到6.5%,水泥行業(ye) 進入嚴(yan) 冬。

需求側(ce) 萎縮:拉動水泥市場的雙引擎,變成搖搖欲墜的獨輪車:2015年房地產(chan) 投資增速下滑到1%,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持續下降到20%以下。十三五期間,房地產(chan) 投資不會(hui) 出現奇跡,基礎設施投資靠交通建設投資勉強維持。

過剩特征—先進、紮堆:水泥企業(ye) 從(cong) 5000多家減少到3000多家,產(chan) 能卻增長到35億(yi) 噸,過剩產(chan) 能多數是先進的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幹法窯,且集中在石灰石資源地區。不是落後產(chan) 能的過剩而是先進產(chan) 能的紮堆過剩,給去產(chan) 能提出新課題。

過剩因素: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投資者投機心態是水泥產(chan) 業(ye) 嚴(yan) 重過剩的兩(liang) 大因素。

目前供給側(ce) 改革,是中央急,地方政府緩慢,企業(ye) 等待的狀態。

在市場經濟下,供給側(ce) 改革應該是市場行為(wei) 、企業(ye) 行為(wei) 。亞(ya) 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水泥行業(ye) 同樣遇到市場萎縮、競爭(zheng) 激烈、兼並重組、破產(chan) 倒閉等過程,最後產(chan) 能大幅度降低;產(chan) 業(ye) 結構從(cong) 製造業(ye) 逐漸轉變為(wei) 協同處置、深加工、物流等業(ye) 態。

中國由於(yu) 國有企業(ye) 性質、地方政府債(zhai) 務、銀行壞賬危險、就業(ye) 和社會(hui) 安定等原因,由政府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改革要求,是政府行為(wei) 。水泥央企合並,也是國資委的政府行為(wei) 。企業(ye) 仍然停留在限產(chan) 保價(jia) 階段,維持生存,幻想市場複蘇的階段,尚沒有壯士斷腕的思想準備。

中國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總負債(zhai) 已大大超過5.5萬(wan) 億(yi) 人民幣。政府信貸泡沫包袱很大,隻能增加流動性防止通縮。通縮將會(hui) 造成大批企業(ye) 倒閉、銀行破產(chan) 、員工失業(ye) 的棘手難題。這是政府出手的主要原因。供給側(ce) 結構改革的重點是去產(chan) 能,下達具體(ti) 指標,將分解給地方政府和央企。預計2016年以鋼鐵、煤炭為(wei) 試點,將很快推向建築材料行業(ye) 。

產(chan) 能過剩的鋼鐵行業(ye) 不能製造圓珠筆鋼珠;低品質水泥為(wei) 主的建築物出現大量的樓跨橋塌的豆腐渣工程,中國建築物平均壽命隻有30年。中國經濟進入換擋期,供給端結構改革迫在眉睫。

政府推動供給側(ce) 改革的三個(ge) 手段:資金、稅收、供電,將形成壯士斷腕的環境。

1、銀行停止新建水泥企業(ye) 和落後企業(ye) 落後企業(ye) 的補貼和建設貸款;

2、稅務取消水泥產(chan) 品的免稅政策;

3、限製電力供應。

國資委對央企和其他國企大企業(ye) 的重組及兼並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兼並重組後,關(guan) 閉過剩產(chan) 能的行為(wei) ,不是擴大產(chan) 能,形成壟斷的行為(wei) 。

2016年中央政府對供給側(ce) 結構改革的去產(chan) 能手段將開始出手,地方政府、行業(ye) 協會(hui) 和尚處於(yu) 錯峰生產(chan) 、限產(chan) 保價(jia) 、期望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的水泥企業(ye) 要早做壯士斷腕的思想準備啊!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