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海綿城市整體的市場空間可達2.3萬億元~3.4萬億元
“海綿城市”也被稱之為(wei) “水彈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麵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有媒體(ti) 曾把海綿城市的建設比喻為(wei) 為(wei) 城市通經、活絡,疏風、散寒。
自從(cong) 2013年習(xi) 總書(shu) 記提出要大力建設海綿城市後,這個(ge) 詞就接連不斷地出現在我們(men) 的視野內(nei) ,環保行業(ye) 的各大相關(guan) 企業(ye) 也是對其青睞有加,使其迅速成為(wei) 市場關(guan) 注的焦點。那麽(me) ,“海綿城市”到底有什麽(me) 魅力,使大家對其“神魂顛倒”呢?
政策不斷加碼 建設步伐逐漸加快
建設海綿城市得到了國家各部門和全國各省市的重點關(guan) 注和支持,關(guan) 於(yu) 海綿城市建設的政策密集出台。根據點綠網的統計,單單從(cong) 2015年至今,國家層麵發布的相關(guan) 政策、意見、通知就有十餘(yu) 條,平均大約一個(ge) 月就有一條出台。
2015年1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發布《關(guan) 於(yu) 組織申報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通知》;4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第一批16個(ge) 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名單;7月,住建部印發《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jia) 與(yu) 考核辦法(試行)》,各地將依據試行辦法中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等6個(ge) 方麵的指標,對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進行績效評價(jia) 與(yu) 考核;8月,水利部發布《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水利工作的指導意見》;10月,國務院下發《關(guan) 於(yu)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對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提出具體(ti) 時間表。。
2016年1月,住建部出台《海綿城市建設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體(ti) 係》,將海綿城市建設分為(wei) 規劃設計、源頭徑流控製係統、城市雨水管渠係統、超標雨水徑流排放係統等幾個(ge) 部分;2月,國務院印發《進一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其中包括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綜合流域治理等被作為(wei) 重點推進的工程之一。
此外,除了國務院和國家各部門以外,各個(ge) 地方政府也相繼對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做出明確規劃。
2015年,安徽省出台《關(guan) 於(yu) 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近日又下發了《關(guan) 於(yu)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從(cong) 今年起,全省各市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要全麵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河北省《關(guan) 於(yu)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河北省各市均要規劃不少於(yu) 20平方公裏區域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到2020年底,設市城市建成區20%以上麵積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建設。
可以看出。國家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推行力度不斷加強,政策不斷細化,經過試點城市一年摸索,各地區項目或逐步出台,相關(guan) 政策將更加深化完善,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步伐將愈發加快。
市場空間巨大 或達上萬(wan) 億(yi) 元
日前,在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中提出,希望到2020年,建設成30個(ge) 適應氣候變化的試點城市,其中主要措施包括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數量較15年海綿試點城市數量(16個(ge) )增長近一倍,預計涉及投資額不低於(yu) 2000億(yi) 。
2000億(yi) 算多嗎?我們(men) 來算一筆賬,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麵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住建部此前提出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為(wei) 每平方公裏1.0億(yi) 元-1.5億(yi) 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城市建成區麵積按曆史增速5%擴張的規劃來計算,到2020年,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市場建設空間將是多少?
我們(men) 再來從(cong) 另一個(ge) 方向算這筆帳,根據《關(guan) 於(yu) 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城市2015年到2017年擬投資金額將達到1300億(yi) 元左右,平均每個(ge) 城市投資83億(yi) 元。假如,過去三年內(nei) 出現內(nei) 澇的300多個(ge) 城市中綿城市建設市場建設空間將是多少?
根據小編的計算,到2020年,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市場至少將達到萬(wan) 億(yi) 規模!而更有有金融機構估算,到2020年海綿城市整體(ti) 的市場空間可達2.3萬(wan) 億(yi) 元~3.4萬(wan) 億(yi) 元。
PPP解決(jue) 資金問題 收益模式成關(guan) 鍵
海綿城市投資額巨大,單靠政府投資對於(yu) 政府壓力太大,中央補貼更多是促進行業(ye) 興(xing) 起的開端。李克強總理表示將采取PPP模式、政府購買(mai) 服務、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海綿城市”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
積極推廣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形式,吸引社會(hui) 資本建設、運營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建立政府與(yu) 社會(hui) 資本風險分擔、收益共享的投融資體(ti) 製機製將是解決(jue) 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資金問題的主要道路。
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為(wei) 期3年的資金補助,補助分3檔,直轄市每年6億(yi) 元,省會(hui) 城市每年5億(yi) 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yi) 元。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補助基數獎勵10%,事實上,大多數試點城市也都采用了PPP模式。
另外,鼓勵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對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中長期信貸,或通過購買(mai) 服務協議預期收益等提供擔保貸款業(ye) 務,鼓勵各類投資主體(ti) 發行債(zhai) 券等用於(yu) 海綿城市建設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此前,據住建部相繼與(yu) 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攜手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海綿城市建設,後續綠色金融等創新模式的出台將更好撬動社會(hui) 資本,推動行業(ye) 整體(ti) 發展。
解決(jue) 了建設資金問題,收益模式則成為(wei) 市場落地和推廣的關(guan) 鍵。根據國外的案例研究,海綿城市項目收益具有較強的外部性。主要外部收益包括減少地表徑流進而防治內(nei) 澇、降低排水負擔、增加供水、改善供氣質量和增加房產(chan) 價(jia) 值等。誰來為(wei) 外部收益買(mai) 單即成為(wei) 了運營模式(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的關(guan) 鍵問題。
從(cong) 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目前收益模式主要有三種:政府付費(日本實行補助金製度,對雨水利用的補助率可達到總投資的1/3-1/2)、用戶付費(德國采用征收雨水排放費用的方法,雨水排放費看齊汙水排放費,通常為(wei) 自來水價(jia) 格的1.5倍左右)和多元化產(chan) 業(ye) 支撐手段(美國聯邦和各州通過總稅收控製、發行義(yi) 務債(zhai) 券、聯邦和州給予補貼與(yu) 貸款等一係列的經濟手段來鼓勵雨水的合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全國兩(liang) 會(hui) 即將召開,而海綿城市等建設作為(wei) “十三五”城市工作中重要任務,則有望得到更多的關(guan) 注與(yu) 支持。有分析認為(wei) ,2016年或將是海綿城市項目落實、行業(ye) 啟動的元年,近期可能出台的相關(guan) 試點城市項目、新的試點名單等都將帶來良好催化作用,後期市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