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應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危害全球經濟的說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4日回應所謂中國工業(ye) 產(chan) 能過剩拖累中國經濟、危害全球經濟的說法,她表示,中國確實有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貢獻度達50%,創造了占全球約25%的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作出超額貢獻。
華春瑩表示,中國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確實存在,但這僅(jin) 僅(jin) 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一個(ge) 現象,本質是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進入了動力轉換、結構調整的新階段,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這既是經濟規律,也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她說, “近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達50%,即使在去年中國經濟受外部環境影響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中國仍以占全球約14%的GDP總量創造了占全球約25%的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作出超額貢獻。我不知道你提到的報告是如何得出”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危害“這一結論的?相反,中國經濟經過結構性調整,未來必將為(wei) 世界經濟提供更多增長動力。”
有觀點稱,中方希望通過“一帶一路”規劃向中亞(ya) 、中東(dong) 輸出產(chan) 能,但這些市場的規模不足以吸納中國過剩產(chan) 能。對此,華春瑩指出, 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國際產(chan) 能合作,都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每一個(ge) 項目都是合作雙方共同商定的,充分考慮了產(chan) 能承接國的實際需求。這種合作不是簡單的加加減減,更重要的是,通過產(chan) 能合作,加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融合,釋放出新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同時,她還表示,正是看到這一點,一些發達國家包括歐盟國家積極參與(yu) 進來,與(yu) 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產(chan) 能三方合作。我相信,我們(men) 可以將中國製造業(ye) 的性價(jia) 比優(you) 勢和發達國家的高端技術、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三方共贏,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增長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