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我國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現象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發布日期:2016-11-21

從(cong) 不同行業(ye) 資產(chan) 回報率對其長期趨勢的背離看,可以用兩(liang) 種因素來進行解釋:其一是該行業(ye) 內(nei) 國有資本的集中程度;其二是該行業(ye) 在景氣頂峰時對長期均值的背離程度。兩(liang) 個(ge) 因素合並的解釋能力接近一半,其中前一因素的單獨解釋力要略強一些。

這說明產(chan) 能過剩具有周期性的背景,但由於(yu) 預算軟約束等原因,國有企業(ye) 的大量存在妨礙和延遲了不少行業(ye) 的自發出清過程,也是造成產(chan) 能過剩難以克服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工業(ye) 品價(jia) 格環比波動中樞顯著抬升,商品價(jia) 格也明顯上漲。房地產(chan) 和財政刺激的影響之外,市場自發進行的對過剩產(chan) 能的清除,以及政府強力推進重點領域產(chan) 能出清政策造成了供應收縮,也許是形成這一局麵更加重要的原因。

定量測量產(chan) 能過剩

筆者嚐試用一些經濟指標對產(chan) 能過剩進行定量的測量和分析。產(chan) 能過剩的經濟意義(yi) ,關(guan) 鍵在於(yu) 它使得行業(ye) 的盈利受到了係統性的抑製。如果每一個(ge) 企業(ye) 的盈利都很好,是不存在產(chan) 能過剩的。從(cong) 這個(ge) 角度出發,用兩(liang) 個(ge) 指標考察企業(ye) 盈利情況,一個(ge) 指標是資產(chan) 收益率(ROA),另一個(ge) 指標是行業(ye) 的毛利率。

首先計算一個(ge) 行業(ye) 2001~2015年長期ROA的曆史均值以及長期毛利率的曆史均值,然後計算2013~2015年這些行業(ye) 的ROA和毛利率均值。因為(wei) 2013年以後大多數行業(ye) 的景氣狀況開始低迷,筆者重點考察過去三年行業(ye) 的盈利情況與(yu) 盈利長期曆史均值的背離情況。這裏的背離情況用ROA變化的絕對水平和毛利率變化的相對水平衡量。

從(cong) 毛利率和ROA角度衡量的行業(ye) 盈利背離情況,筆者測算後最終篩選出了5個(ge) 嚴(yan) 重產(chan) 能過剩的行業(ye) ,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ye)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e)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e)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ye)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ye) 。篩選出的行業(ye) 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的產(chan) 業(ye) 鏈、黑色金屬產(chan) 業(ye) 鏈和煤炭產(chan) 業(ye) 鏈,特別是在這些產(chan) 業(ye) 鏈的中上遊。盡管從(cong) 自上而下的角度來看,其他眾(zhong) 多行業(ye) 盈利也並不好,但是其盈利狀況與(yu) 長期曆史均值的背離沒有那麽(me) 顯著,意味著這些行業(ye) 也許存在一定程度的產(chan) 能過剩,但過剩程度並不嚴(yan) 重。5個(ge) 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占整個(ge) 工業(ye) 行業(ye) 的比重在10%~20%之間。特別需要指出的一個(ge) 特征是,這些行業(ye) 內(nei) 部國有資產(chan) 占整個(ge) 行業(ye) 資產(chan) 的比重平均在51%。

產(chan) 能過剩的原因

筆者從(cong) 橫向、縱向兩(liang) 個(ge) 維度研究橫斷麵數據。在橫軸上選擇不同行業(ye) 國有資產(chan) 占比情況,縱軸上選擇這些行業(ye) 的ROA與(yu) 長期曆史均值的背離。

從(cong) 統計結果看,其解釋能力有33%,表明在統計上一個(ge) 行業(ye) 國有資本越集中,那麽(me) 這個(ge) 行業(ye) 盈利受到的抑製就越大,如果一個(ge) 行業(ye) 國有資本越少,這個(ge) 行業(ye) 盈利受到的抑製越輕微。第二個(ge) 維度,在縱軸上仍然選擇行業(ye) 盈利所受到的抑製,在橫軸上研究在行業(ye) 最賺錢的時期行業(ye) 盈利與(yu) 長期曆史均值的背離情況。這意味著從(cong) 行業(ye) 的景氣波動來講,如果一個(ge) 行業(ye) 在頂部的時候越賺錢,它在底部的時候越虧(kui) 錢,同樣可以看到在統計上有意義(yi) 的結果,它的解釋能力為(wei) 29%。如果把這兩(liang) 個(ge) 解釋的維度合並,行業(ye) 國有資產(chan) 的占比情況,和景氣頂部行業(ye) 盈利與(yu) 曆史均值的背離,在橫斷麵上合並能解釋數據的47%。這表明,中國的產(chan) 能過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ge) 周期性的現象。由於(yu) 在經濟景氣周期上升的時候,有一部分行業(ye) 太賺錢,引進的資本太多,所以在底部的時候產(chan) 能過剩更嚴(yan) 重。

但是除了這種正常的周期性波動之外,從(cong) 解釋能力上來講更加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部分行業(ye) 存在著國有企業(ye) 和國有資本過度集中的現象。當國有資本過多集中於(yu) 一個(ge) 行業(ye) 的時候,它妨礙和延遲了市場的正常出清過程。

為(wei) 了進一步佐證這個(ge) 觀點,我們(men) 繼續研究幾個(ge) 代表性的行業(ye) 。中國的產(chan) 能過剩問題相對集中在重化產(chan) 業(ye) 鏈的中上遊。把重化產(chan) 業(ye) 鏈裏麵的行業(ye) 分解成兩(liang) 組,一組是剛才討論的產(chan) 能過剩嚴(yan) 重的產(chan) 業(ye) ,另一組是其他行業(ye) ,包括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ye) 、化學纖維製造業(ye)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ye) 、金屬製品業(ye) 。

把這兩(liang) 組行業(ye) 進行對比。首先非常清楚的是,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的毛利率降幅和ROA降幅要更大。但是從(cong) 經濟總量占比看,如就業(ye) 、工業(ye) 增加值、納稅這些指標,這兩(liang) 組行業(ye) 對比是差不多的。與(yu) 此同時還有一個(ge) 顯著的特征,在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的這些產(chan) 業(ye) 中,國有資本的平均占比在50%以上,而在產(chan) 能過剩不那麽(me) 嚴(yan) 重的行業(ye) 中,國有資本的占比隻有17%。繼續對比幾個(ge) 具體(ti) 的行業(ye) ,比如黑色、有色和化工行業(ye) 。從(cong) 盈利的惡化來講黑色和有色行業(ye) 毫無疑問要嚴(yan) 重得多,但是從(cong) 經濟的體(ti) 量來看化工行業(ye) 比黑色行業(ye) 在一些指標上還要大一些,相對於(yu) 有色行業(ye) 要大得多。

但為(wei) 什麽(me) 化工行業(ye) 盈利惡化更輕微?筆者測算發現,化工行業(ye) 國有資產(chan) 的占比隻有19%,而黑色、有色行業(ye) 的占比分別為(wei) 48%和41%。更進一步,有色行業(ye) 比黑色行業(ye) 的國有資本占比要小一些,ROA的降幅要小一些,化工行業(ye) 的國有資本占比要小得多,它盈利的降幅也要小得多。

從(cong) 行業(ye) 的角度,從(cong) 不同的維度看問題,筆者想強調的結論是,中國的產(chan) 能過剩是一個(ge) 周期性的現象,甚至更加是一個(ge) 結構性的現象,它突出地反映為(wei) 國有資本的大量存在妨礙了市場的正常出清過程。在經濟景氣下降和盈利惡化的過程之中,民營企業(ye) 快速關(guan) 閉產(chan) 能,但是國有企業(ye) 在這一過程之中關(guan) 停產(chan) 能要困難得多,這使得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變得更嚴(yan) 重。

這是因為(wei) 國有資本在經濟上特別重要嗎?從(cong) 就業(ye) 、納稅、工業(ye) 增加值等角度來看也不盡然,這些行業(ye) 占納稅的比重、占就業(ye) 、占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並不顯著更多。由於(yu) 市場機製這時難以自發出清,就需要政府的供給側(ce) 政策來幹預。今年的情況顯示這些幹預開始取得一些成效。

從(cong) PPI角度觀察產(chan) 能過剩

從(cong) 總量層麵來看,產(chan) 能過剩突出的表現為(wei) 產(chan) 品價(jia) 格受到了抑製。產(chan) 品價(jia) 格受到抑製以及這些抑製的緩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產(chan) 能過剩的出清過程。與(yu) 此前幾輪需求刺激相比,本輪工業(ye) 增速的反彈算不上強勁,粗鋼、水泥等物量指標恢複也有限,顯示總需求的恢複力度有限。但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環比增速和工業(ye) 品期貨價(jia) 格的反彈要顯著更強。

關(guan) 鍵的原因是,麵對需求的衝(chong) 擊,民營比較集中的領域一部分企業(ye) 被迫退出市場,產(chan) 品的價(jia) 格開始穩定下來。同時在國有資本集中的領域,2015年11月以後中央痛下決(jue) 心要在這些領域重點解決(jue) 產(chan) 能過剩問題,此項舉(ju) 措對工業(ye) 品價(jia) 格、對商品期貨價(jia) 格造成了很大的刺激,這種刺激到現在為(wei) 止還在延續。

在市場自發去產(chan) 能和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去除過剩行業(ye) 產(chan) 能的過程之中,2016年一季度政府同時推出了財政刺激計劃。財政刺激計劃又進一步刺激了市場對經濟需求的樂(le) 觀預期,這一預期催化了存貨調整。需求好轉以及存貨調整,在宏觀上造成了工業(ye) 品價(jia) 格急劇的反彈。從(cong) 工業(ye) 品價(jia) 格看,這一反彈幅度是2011年以來沒有出現過的。

與(yu) 需求擴張帶來的價(jia) 格上升最大的不同在於(yu) :需求擴張推動企業(ye) 盈利回升,這會(hui) 進一步推動投資擴大,從(cong) 而實現自我維持和加速,這會(hui) 帶來物價(jia) 水平的持續上升;而供應收縮推動價(jia) 格回升,價(jia) 格回升推動企業(ye) 複產(chan) ,從(cong) 而實現自我平衡,缺乏內(nei) 生的加速機製。隨著時間的延續,也許3~6個(ge) 月以後,隨著政府基建和房地產(chan) 市場重新掉頭下降,將看到盡管供應也許仍在去化,但會(hui) 重新出現價(jia) 格下跌和盈利惡化的局麵。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