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投資以基建為主 預計規模達16萬億

來源:第一財經 發布日期:2017-02-13

跨入2017年,全國新一輪的投資又將啟動。

近日,一些省份的2017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密集出爐,數額從(cong) 千億(yi) 到萬(wan) 億(yi) 不等。記者對比各地投資計劃發現,無論是經濟發達的東(dong) 部省份,還是稍微落後的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下稱“基建”)尤其是交通領域的項目投資,均占據了重要地位。

專(zhuan) 家表示,2017年我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預計保持在8%左右,基建將繼續成為(wei) 穩定投資及穩增長的主要力量,整體(ti) 規模預計約為(wei) 16萬(wan) 億(yi) 元。

基建投資是重點

據目前所披露的省份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各省投資額均在千億(yi) 以上,達到萬(wan) 億(yi) 。其中廣東(dong) 擬安排省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200億(yi) 元,比上年增加200億(yi) 元;陝西的省級重點項目達600個(ge) ,總投資額3.7萬(wan) 億(yi) 元,年度投資4820億(yi) 元;福建確定省重點項目1487個(ge) 、總投資3.57萬(wan) 億(yi) 元等。

據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shu) 》預測,2017年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將達67.1萬(wan) 億(yi) 元,名義(yi) 增長8.9%,實際增長8.7%。整體(ti) 而言,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仍在小幅下滑。

華夏幸福產(chan) 業(ye) 研究院產(chan) 業(ye) 研究總監徐光瑞表示,2017年我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預計在8%左右。基建將繼續成為(wei) 穩定投資乃至穩定增長的主要力量,2017年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整體(ti) 規模預計在16萬(wan) 億(yi) 元左右。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執行總監吳維海表示,2017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可能重點投資於(yu) 城市和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重大交通項目,以及基於(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大工程或支柱性產(chan) 業(ye) 。

經過梳理,記者發現幾個(ge) 省份基建投資占比較重。其中廣東(dong) 2017年開工建設廣汕客專(zhuan) 等6個(ge) 鐵路項目、韶關(guan) 市翁源至新豐(feng) 等7個(ge) 高速公路項目;浙江集中開工的624個(ge) 項目中,綜合交通項目74個(ge) ,總投資1963億(yi) 元,占比24.8%,城市基礎設施項目132個(ge) ,總投資2039億(yi) 元,占比25.8%,兩(liang) 項加起來比重超過一半;河南省今年首批簽約的108個(ge) PPP合作項目,主要涵蓋重大市政工程、交通基礎設施、城市供水、水道整治等方麵,總投資規模近3800億(yi) 元;貴州僅(jin) 高速公路項目就有11個(ge) ,預計總投資1664億(yi) 元;新疆也將重點實施交通建設五大工程。

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表示,全國投資增速明顯放緩,需要以基礎設施投資來拉動整個(g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即便是東(dong) 部發達地區,基礎設施也仍是短板。以交通為(wei) 例,盡管這幾年發展很快,但那是縱向的比較,橫向上來說,各個(ge) 省內(nei) 的網狀交通仍然欠賬很多。”

同樣,2017年中鐵總計劃完成投資8000億(yi) 元。以鐵路為(wei) 例,中債(zhai) 資信分析師陳航表示,在當前國內(nei) 經濟增速下滑、未來經濟結構麵臨(lin) 轉型的宏觀背景下,鐵路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也是擴內(nei) 需的有效途徑。鐵路建設鋪設鐵軌需要用到鋼鐵、水泥等原材料,可以化解部分產(chan) 能,安裝高壓電接觸網亦會(hui) 需要電力設備,製造機車車輛又對機械、電器設備等諸多材料有一定需求。

需要進行“有效投資”

除了基建,各地產(chan) 業(ye) 項目投資的分量也很重,大多集中在能源、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

2017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預計新開複工億(yi) 元以上工業(ye) 項目1000項,預計當年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3656億(yi) 元,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裝備製造、高新技術、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等行業(ye) 。

陝西也將重點瞄準了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方麵的項目;浙江要加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等創新型產(chan) 業(ye) 領域的投資;江蘇也提出要不斷提高技術改造投資、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生態環保投資、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的比重,通過增量投入帶動存量優(you) 化調整。

根據這個(ge) 情況來看,胡曉登表示,這將不可避免出現重複建設、資源浪費,未來還有可能出現惡性競爭(zheng) 以及新的產(chan) 能過剩。“這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製定產(chan) 業(ye) 的投資導向。而各個(ge) 省必須考量自己的優(you) 劣,調研一下全國同類型產(chan) 業(ye) 的情況。”

胡曉登建議,把民生項目的重要性提到產(chan) 業(ye) 項目之前,大量投入醫院、學校、養(yang) 老機構的建設,以此間接拉動消費增長。

不少省份都在投資計劃中強調了“有效投資”。有效投資不是新名詞,但隨著所需資金量的不斷攀升,以及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投資的有效性顯得尤為(wei) 重要。

廣東(dong) 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認為(wei) ,擴大有效投資,須堅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上發力,把資金投到有利於(yu) 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項目上來。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李學忠表示,有效投資得有真金白銀,但據有關(guan) 研究估算,“十三五”時期,浙江仍存在2000億(yi) 元至5000億(yi) 元的資本金缺口和2.4萬(wan) 億(yi) 元至2.7萬(wan) 億(yi) 元左右的融資需求。為(wei) 此,浙江各地將探索投融資新方式,因勢利導強化製度供給。

胡曉登認為(wei) ,這是好的信號。“國家規定了地方政府舉(ju) 債(zhai) 的紅線,中央財政也表明不給地方債(zhai) 務兜底。不過最終還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作用,把放寬行業(ye) 準入的政策落實好,通過體(ti) 製機製改革撬動社會(hui) 資金來解決(jue) 問題。”

房地產(chan) 投資增速將放緩

徐光瑞表示,從(cong) 結構上看,2017年國家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要抑製房地產(chan) 泡沫並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因此預計2017年房地產(chan) 投資增速在5%左右,製造業(ye) 投資增速保持在4.5%左右的水平。

興(xing) 業(ye)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同樣認為(wei) ,未來房地產(chan) 投資大概率會(hui) 放緩,需要關(guan) 注的重點是放緩速度會(hui) 有多快。如果政府加大土地供應力度成為(wei) 現實,在房地產(chan) 開發商對諸多城市地產(chan) 依然強烈看好的情況下,可能會(hui) 對房地產(chan) 的新開工起到積極作用,並使房地產(chan) 投資下滑的速度變得相對平緩。

對於(yu) 製造業(ye) ,魯政委指出,製造業(ye) 投資的下行趨勢也難逆轉。2016年前9個(ge) 月製造業(ye) 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1%,低於(yu) 2015年底的8.1%,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5年增速出現放緩。在目前淘汰舊產(chan) 能的過程中,企業(ye) 很難新增投資,第二產(chan) 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更容易出現放緩。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房地產(chan) 行業(ye) 走勢展望》預測,在房地產(chan) 投資方麵,預計2017年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完成額約為(wei) 106320億(yi) 元,同比增長5.4%,漲幅同比上升0.3個(ge) 百分點,成交量和成交額增幅將會(hui) 大幅下滑,但在價(jia) 格方麵,受人民幣貶值預期、美元加息等影響,房地產(chan) 市場仍然會(hui) 形成看漲預期。

中國房地產(chan) 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認為(wei) ,目前的房地產(chan) 市場是“冰包火”,這就需要政策分別調理。一二線城市,城市更新要敢於(yu) 突破,要有長期調理手法。三四線城市或通過社保的改革,人口、產(chan) 業(ye) 的導入和特色小鎮的培育來施策。

應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果越來越弱。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已經連續四年下滑,從(cong) 2013年的4.3個(ge) 百分點下降至2016年的2.5個(ge) 百分點。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基建投資可以直接拉動當年GDP增長,但在後續幾年中的乘數效應有限。基建投資隻能在企業(ye) 投資和居民消費回暖之前短暫支撐經濟增長,而無法扭轉長期放緩的趨勢。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接受表示,目前經濟已經穩住,但問題依然存在,目前政府推動的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後續經濟增長靠基建投資帶動的壓力越來越大。

另外,現在有一個(ge) 爭(zheng) 議是,政府推動基建投資是擠出還是帶動了民間投資,大家看法不一。祝寶良對此的看法是,政府基建投資對民間資本的擠出作用甚微,相反對汽車、鋼鐵、有色、水泥等行業(ye) 都有拉動作用。


從(cong) 投資主體(ti) 來看,2017年的重頭戲是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培林認為(wei) ,激活民間投資本身就有利於(yu) 穩住國民經濟的基本運行態勢。首先要給民間主體(ti) 的投資行為(wei) 以安全性保證,讓民間主體(ti) “願意投資”,關(guan) 鍵就是打破長期以來所說的玻璃門,實現公平準入。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