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麵臨的“三個攻堅戰”
近期,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和中國水泥協會(hui) 聯合發布了《推進水泥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打贏“三個(ge) 攻堅戰”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省市自治區協會(hui) 和會(hui) 員單位,站在行業(ye) 全局的高度,弘揚企業(ye) 家精神、以改革姿態和勇於(yu) 擔當精神,認真貫徹落實。
文件提出“三個(ge) 攻堅戰”的內(nei) 容是指:1、結構調整、去產(chan) 能、補短板的攻堅戰;2、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攻堅戰;3、加強行業(ye) 自律協調、穩增長、增效益的攻堅戰。
圍繞認知、推進、完成“三個(ge) 攻堅戰”還包含了三層的需要:一是需要統一意誌,攻堅目標明確;二是攻堅目標的難度大,需要政治勇氣和智慧;三是需要持續性,攻堅不是一蹴而就。水泥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三個(ge) 攻堅內(nei) 容:去產(chan) 能、創新能力、自律協調恰恰符合了“攻堅戰”的寓意。
一、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亟待去產(chan) 能,這是最直白地道理,但是難點多多。
難點之一在於(yu) 行業(ye) 內(nei) 對產(chan) 能過剩認識的統一。直到兩(liang) 年前,大企業(ye) 的領導層才統一認識,謀劃全局工作從(cong) 集團層麵上升到行業(ye) 層麵,企業(ye) 家們(men) 真正有了行業(ye) 擔當氛圍。目前,國內(nei) 除了西藏自治區之外,各省市自治區水泥產(chan) 能都嚴(yan) 重過剩。更嚴(yan) 重的是,不少地方政府支持地方企業(ye) 以各種名目繼續新建新增產(chan) 能。存在現有產(chan) 能基數不清,缺少科學統一的產(chan) 能核定標準,產(chan) 能利用率的口徑不一致的問題。
難點之二是政府部門的行政作為(wei) 。國辦發【2016】34號文件幾乎是為(wei) 水泥行業(ye) 量身打造的,也可以說去產(chan) 能首先是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職責。政府主管部門一要按法律法規去產(chan) 能;二要引導和建立去產(chan) 能的市場競爭(zheng) 機製;三要有去產(chan) 能的時間進度表,“十三五”末是時間截止日期。到2020年末,水泥去產(chan) 能目標任務沒完成是否該問責?問誰之責?
難點之三是現行體(ti) 製機製的障礙。關(guan) 閉過剩產(chan) 能和淘汰落後產(chan) 能是與(yu) 地方發展經濟目標的初衷相悖的,除非企業(ye) 連年虧(kui) 損,成為(wei) 地方政府的負擔。政府的行業(ye) 主管部門沒有行政執法權,而有行政執法權的部門需要應對問題繁多,沒有顧及水泥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需要執法的緊迫性,行業(ye) 主管部門與(yu) 執法部門協調力度還不夠。
難點之四是行業(ye) 協會(hui) 自發開展去產(chan) 能的作為(wei) 沒有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尤其是通過設立水泥去產(chan) 能專(zhuan) 項資金,建立去產(chan) 能的市場化機製,需要大膽探索和實踐,這也是國辦發【2016】34號文件中去產(chan) 能的核心問題,至少到目前為(wei) 止還沒有一個(ge) 政府部門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主動牽頭去落實此項政策,沒有讓市場化去產(chan) 能機製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由行業(ye) 協會(hui) 協調引領的去產(chan) 能攻堅戰其本質是在現有體(ti) 製機製下,努力爭(zheng) 取得到政府行業(ye) 主管部門和有關(guan) 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以去產(chan) 能專(zhuan) 項資金的設立為(wei) 突破口,以組建省區級水泥投資管理公司為(wei) 平台,建立市場化的去產(chan) 能長效機製,配合政府行政執法的去產(chan) 能專(zhuan) 項行動,共同發力,加快水泥行業(ye) 去產(chan) 能的進程。
二、綠色發展的攻堅戰說明我們(men) 既要不斷在科學和技術上創新,還要補環境的欠賬、補創新的短板。
客觀的說,中國水泥生產(chan) 工藝技術和企業(ye) 管理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EPC工程總包帶動的成套設備出口已經建立了國際輸出渠道。
但從(cong) 科學技術發展規律角度來講,現有水泥生產(chan) 工藝、裝備技術中的基礎理論有多少是我們(men) 的原創?我們(men) 現在的研發工作基本還是對國外技術的完善提升。沒有基礎理論上的突破,就沒有本質上的科技創新。教育體(ti) 製的變革和建材研究設計院所的市場化,已很難有學者和專(zhuan) 家潛心研究水泥工業(ye) 基礎理論。中國占世界水泥生產(chan) 和消費50%以上,雖然有上萬(wan) 名水泥專(zhuan) 家隊伍,有好幾個(ge) 老牌水泥設計研究院所,然而水泥科技創新仍然是短板。
我們(men) 還存在產(chan) 品創新和標準創新的短板,智能化、互聯網+和綠色生態化的創新短板……。
這些科技創新的短板,在需要國家繼續重視和支持的同時,我們(men) 大企業(ye) 集團領導人可否聯合建立一隻“中國水泥科技發展基金”,用於(yu) 支持水泥基礎理論研究和共性技術的研發,培養(yang) 水泥科技創新的人才隊伍,承擔起引領世界水泥未來科技發展的大國責任。
今年,國家環保督查行動暴露出許多水泥企業(ye) 的環境“欠賬”。我們(men) 部分水泥企業(ye) 拿到了國家的綠色工廠牌照,我們(men) 大多數企業(ye) 有組織排放指標達標沒問題,有個(ge) 別企業(ye) 已是國家工業(ye) 旅遊觀光點。但大多數企業(ye) 在礦山建設上距國內(nei) 綠色礦山標準、國際生物多樣性礦山標準有較大差距;廠區的無組織排放處置是被動的;噪音超標基本沒有治理;無視使用劣質包裝袋造成的二次汙染。還有不少小企業(ye) 職工健康和安全生產(chan) 製度不到位;質量監管流於(yu) 形式。尤其是部分水泥粉磨站企業(ye) ,嚴(yan) 重超標準多摻混合材,造成產(chan) 品質量隱患。還有部分企業(ye) 汞和六價(jia) 鉻汙染嚴(yan) 重超標排放沒有得到治理。
近兩(liang) 年,行業(ye) 效益有所提升,但我們(men) 需要補科技創新的短板,需要補環境欠賬很多,綠色發展的攻堅戰任務很艱巨。
三、行業(ye) 自律協調的攻堅戰,在於(yu) 圍繞建立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需要逐步形成自律誠信的行業(ye) 文化。
錯峰生產(chan) 不僅(jin) 是對環境改善和有效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貢獻,更是對水泥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建立和提升公信力、影響力的機會(hui) 。北方地區水泥企業(ye) 的錯峰生產(chan) 不僅(jin) 緩解了虧(kui) 損局麵,也為(wei) 南方的企業(ye) 盈利提升創造了條件。近幾年,在水泥產(chan) 品消費無增量的情況下,行業(ye) 效益的穩步提升,除了上遊原燃材料漲價(jia) 和環保督查帶來強製停產(chan) 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行業(ye) 自律協調的結果,而自律協調能力的發揮關(guan) 鍵是協會(hui) 組織的建設和大企業(ye) 的市場主導作用。
從(cong) 低價(jia) 傾(qing) 銷到停窯限產(chan) ,從(cong) 無序競爭(zheng) 到跨區域協調,行業(ye) 利益高於(yu) 企業(ye) 利益的理念被更多企業(ye) 認可,一種以自律誠信為(wei) 基礎的行業(ye) 文化正在形成。競爭(zheng) 中的打打殺殺,協調中的分分合合,使我們(men) 感覺到行業(ye) 文化的形成需要協會(hui) 組織的製度保障和大企業(ye) 領導人的胸懷和作為(wei) ,這是行業(ye) 自律協調攻堅戰的重點,也是行業(ye) 效益穩定增長的關(guan) 鍵,更是建立公平競爭(zheng) 市場環境的靈魂。
為(wei) 加強行業(ye) 文化建設,大力倡導自律規範,弘揚積極向善、誠實守信的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自律的行業(ye) 風尚。中國水泥協會(hui) 2017年發布了《水泥行業(ye) 自律誠信體(ti) 係建設行動方案(2017~2020) 》,製訂了《水泥區域市場自律誠信、協調治理製度》,發布了《中國水泥行業(ye) 市場價(jia) 格協會(hui) 行為(wei) 自律指南》,正在製訂《水泥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評價(jia) 標準》,中國水泥協會(hui) 企業(ye) 文化研究會(hui) 也在致力於(yu) 優(you) 秀企業(ye) 文化的傳(chuan) 播工作。製度的製修訂並不難,難在執行力和約束力,難在企業(ye) 領導人的意識和社會(hui) 責任感。
行業(ye) 自律協調製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根本在於(yu) 企業(ye) 領導人。企業(ye) 文化是行業(ye) 文化的基礎,優(you) 秀的企業(ye) 領導人決(jue) 定了優(you) 秀的企業(ye) 文化,那種有著行業(ye) 發展意識、高度社會(hui) 責任感的企業(ye) 領導人決(jue) 定了行業(ye) 的健康文化。對那些失信企業(ye) 、違規違約行為(wei) ,行業(ye) 組織有必要進行披露曝光,維護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環境是行業(ye) 自律協調的宗旨。那些在國內(nei) 都不能很好的堅持行業(ye) 自律的企業(ye) ,走出國門境外投資後,能傳(chuan) 播好的中國文化?
去產(chan) 能、綠色發展、行業(ye) 自律三個(ge) 攻堅戰是關(guan) 乎水泥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成敗的關(guan) 鍵,也是貫徹落實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精神的核心內(nei) 容。我們(men) 的企業(ye) 家和協會(hui) 組織必須有曆史的擔當責任,同心合力,攻堅克難,實現中國水泥行業(ye) 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曆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