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共進”激發企業活力
市場主體(ti) 有活力,高質量發展就有源頭活水。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全國個(ge) 體(ti) 勞動者第五次代表大會(hui) ,再次強調弘揚企業(ye) 家精神、發揮企業(ye) 家作用。個(ge) 體(ti) 勞動者是市場主體(ti) 的一部分,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確定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各類市場主體(ti) 共生共贏,才能凝聚發展合力,激發創新活力。
實行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是我們(men) 黨(dang) 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多次重申“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十九大明確提出,既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大做優(you) ,又要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由於(yu) 國企民企比翼齊飛、“兩(liang) 條腿”齊步並進,才保證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今天,“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不僅(jin) 不會(hui) 改變,還會(hui) 繼續為(wei) 各類市場主體(ti) 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公有製經濟、非公有製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把公有製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
激發出蘊藏於(yu) 9800多萬(wan) 市場主體(ti) 中的活力,是讓“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的關(guan) 鍵。如果在充分競爭(zheng) 行業(ye) 裏,一定要國企完全退出才是一些人理解的“平等競爭(zheng) ”;如果在混合所有製企業(ye) 裏,一定要民企控股才不是“與(yu) 民爭(zheng) 利”,既背離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也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一方“進”,未必另一方就要“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並非國企侵蝕民企,也不是國資讓利民資,而應“國民共進”,共同奏響時代和聲。
深化國企改革,帶動民企共同發展。深化國企改革的目的是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you) 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e) 。發展壯大國企,會(hui) 為(wei) 民企提供更多機會(hui) 。例如,隨著載人航天、大飛機、高鐵等重大項目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伸,將有越來越多的民企承擔上下遊工程和外包服務。國企的先進技術和人才也會(hui) 通過多種方式向民企外溢。一些領域投資大、見效慢,民企一般不願意進入,也需要國企發揮產(chan) 業(ye) 協作功能,為(wei) 引導民企奠定產(chan) 業(ye) 基礎。
支持民企發展,為(wei) 國企改革釋放活力。數據顯示,民企用近40%的資源,創造了我國60%以上的GDP,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ye) 崗位。從(cong) 智能手機到網絡購物,從(cong) 快遞服務到共享經濟,近幾年湧現出的許多新業(ye) 態、新模式很大程度上來自民企的貢獻。一位企業(ye) 家曾提出公式:國企實力+民企活力=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民企具有靈活性高、激勵機製優(you) 、創新能力強等優(you) 勢,能為(wei) 國企改革導入活力因子,發揮鯰魚效應。應該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快破除民營企業(ye) “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讓民企不斷增強獲得感。
今年是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把握大勢、堅定信心、苦幹實幹,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接力探索、接續奮進,國企民企一定能攜手共贏,為(wei)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書(shu) 寫(xie) 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