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卓越的人,都在踐行“人生最優策略”
幾乎每個(ge) 人,都想走出一條人生最佳路徑。有人說要揚長避短,有人說要取長補短,這或許需要找到一個(ge) 屬於(yu) 自己的策略——如何處理優(you) 勢與(yu) 弱勢,又如何挖掘並利用天賦。
“人生最優(you) 策略”真的存在嗎?今天的文章將試圖回答這個(ge) 問題,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來源 | 艾菲的理想
01 兩(liang) 種人生策略
第一種人生策略——傳(chuan) 統的人生策略
這種人生策略說的是要想成功,你就得彌補自己的缺點,因為(wei) 隻有彌補缺點才能通往成功。
就像那個(ge) 水桶,如果上麵有一塊很短的板,水就會(hui) 從(cong) 那裏流出來,於(yu) 是這個(ge) 桶就永遠也無法裝滿。這裏的短板說的正是一個(ge) 人的缺點、弱點、弱勢。
所以,第一種人生策略的關(guan) 鍵在於(yu) :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善於(yu) 發現自己的缺點,然後努力改善這些缺點,把那塊短板補起來。同時,對於(yu) 優(you) 點,隻要保持就好。
這種人生發展策略還告訴我們(men) ,隻要你足夠努力,就一定能實現你想實現的任何目標。
第二種人生策略
它是“基於(yu) 優(you) 勢的人生策略”,我也稱之為(wei) “長板理論”。
它說的是每個(ge) 人都有他的優(you) 勢和弱勢,與(yu) 其花大量時間精力去不斷彌補弱勢,不如通過聚焦和強化優(you) 勢,獲得成功。
優(you) 勢從(cong) 何而來?
優(you) 勢來源於(yu) 天賦,所以,要先找到自己的天賦,然後再將天賦打磨成優(you) 勢,最後再聚焦和強化優(you) 勢以獲得成功。
比如:你的天賦之一是“溝通”,擁有這一天賦的人很有表達欲,能說會(hui) 道,而且會(hui) 講故事,能夠講得很生動,有天生的感染力。
這就是一種天賦,因此你可以通過學習(xi) 相應知識和技能去打磨你的溝通天賦,然後尋找機會(hui) 多做演講、培訓,讓它逐漸變成你的優(you) 勢。
最後,再用這個(ge) 優(you) 勢幫你獲得成功,比如通過補充專(zhuan) 業(ye) 領域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去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培訓師或老師。又或者,通過補充法律方麵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去成為(wei) 一名律師。
那麽(me) ,對於(yu) 自己的弱勢,第二種人生策略是不是就不管不顧了?
不是,但它不會(hui) 像第一種策略那樣,聚焦弱勢彌補弱勢。而會(hui) 通過一些策略去進行弱勢管理,從(cong) 而讓它不要阻礙目標的實現。
在這種人生策略裏,最重要的事情始終是:把你的優(you) 勢變得更強,然後讓它帶你走向成功。
所以,這兩(liang) 種人生策略的核心區別就在於(yu) :前者關(guan) 注的是弱勢,然後在弱勢上使力;後者關(guan) 注的是天賦和優(you) 勢,然後在天賦和優(you) 勢上使力。
那麽(me) ,這兩(liang) 種人生策略究竟會(hui) 帶來怎樣的不同呢?
如果你選擇第一種人生策略,那麽(me) ,通過努力你也可能實現“達到”或“良好”。但是,因為(wei) 你做的事並非天賦所在,所以,無論如何你也達不到“卓越”或“出類拔萃”的境界。
相反,如果你選擇的是第二種人生策略?
那你就是在自己的天賦上努力,所以你比前者有更高幾率達到“卓越”境界。
所以說,決(jue) 定一個(ge) 人發展下限的,是他的努力,努力可以讓他實現“達成”或“良好”;而決(jue) 定一個(ge) 人發展上限的,是他的天賦,天賦才能幫他進階到“出類拔萃”。
02 兩(liang) 種人生策略的不同結果
如果,你選擇了第一種人生發展策略,最終,你可能也會(hui) 取得還算不錯的成就,比如“85分”的成績。
但是,整個(ge) 過程會(hui) 非常艱難,同時你也很難感受到人生的愉悅和滿足,在這個(ge) 過程中,你的自我接納度會(hui) 比正常人的水平更低。
為(wei) 什麽(me) ?
道理並不複雜。
有誰能在天天想著如何彌補缺點、自己到底還有哪些不足的時候,還總興(xing) 高采烈的?
相反,如果每天做的都是自己自然而然就能做好的事,肯定會(hui) 輕鬆愉快得多。
我有一位谘詢者是別人眼中的優(you) 秀者,BAT名企光環、豐(feng) 厚薪資,但他卻始終處在一種衝(chong) 突和糾結的狀態裏。
他的天賦在“關(guan) 係建立”領域,但他做的事卻是純粹的數據類工作,是他花了很多年辛苦學習(xi) 並奮鬥到的職業(ye) 。
在這份工作中,他的天賦被壓抑了,沒能活出自己的天賦。另一方麵,他將多年時間精力都放在了對自己弱勢的培養(yang) 上,希望依靠努力獲得出類拔萃的成績。然而多年過去,他忽然發現,不論多麽(me) 努力也隻能止步於(yu) 良好。
他說:“有時,我看到其他同事輕而易舉(ju) 的解決(jue) 技術難題,每天按時下班,但我卻要非常努力才能解決(jue) 同樣問題,每天都要加班的時候,我就恨我自己不夠聰明。”
異常辛苦的努力,加上始終沒能達到“卓越”目標的無力,二者合在一起,令他心力交瘁。
那時的他不知道,自己其實還有更好的選擇。
那麽(me) ,究竟什麽(me) 才是更好的選擇?
更好的選擇就是我們(men) 剛才說過的:第二種人生策略。
與(yu) 第一種人生策略相比,第二種人生策略不但能極大拓展你的上限,幫你達到出類拔萃的境界。同時,它還能讓你身心合一,不再總是處於(yu) 別扭和撕裂的狀態,在努力奮鬥的過程中擁有更高的滿足感、愉悅感和自我接納度。
那麽(me) 現在,你又會(hui) 選哪一種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hui) 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可惜,99%的人,都是在根本不知道有這兩(liang) 種策略存在的情況下,就已做出了一輩子的選擇,而且還不再有重新選擇的勇氣。
他們(men) 不相信有天賦這回事,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麽(me) 天賦,於(yu) 是,一輩子就這麽(me) 錯過了。
03 我有天賦嗎?
雖然,我在既往文章中很多次的寫(xie) 到過天賦,也分享過自己的天賦,但依然有很多人在跟我說:“我覺得我沒有任何天賦,我實在是太普通了。”
然而,真是這樣嗎?
一提到天賦,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跑步、籃球、足球等體(ti) 育領域;舞蹈、音樂(le) 、繪畫等藝術領域;或者數學、物理等科學領域。
大多數人都認為(wei) 隻有這些才能被稱為(wei) 天賦。
所以,也隻有像莫紮特、愛因斯坦、科比這種人,才算得上是有天賦的。
其實,這是對天賦的天大誤解。
在我們(men) 三歲的時候,大腦中形成了1000億(yi) 個(ge) 神經元,每一個(ge) 神經元,都在向外伸展,力圖與(yu) 其他神經元建立連結,每次聯結的成功建立,都意味著形成了一個(ge) 突觸,而每一個(ge) 神經元都有15000個(ge) 突觸連結。通過這樣的連接,我們(men) 的大腦中產(chan) 生了精妙、複雜的神經網絡。
就像花園中有一位園丁在修剪花草,在此之後的12年時間裏,這些神經元的突觸連結,也在被不斷地修剪著,一些連結消失了,一些連結被保留下來了,一些連結被極大的加強了。
這個(ge) 修剪的過程就發生在3-15歲期間,是在你與(yu) 外界的互動過程中完成的。
如果在3-15歲,你不斷接觸新鮮事物,並且那些“天真、可笑”的疑問沒有被大人和學校壓製,那麽(me) 你的“好奇心”突觸連結就會(hui) 被不斷加強,日後它就可能就會(hui) 形成一個(ge) 名叫“學習(xi) ”的天賦。
如果在3-15歲,你一直喜歡思考,而且這種對思考的喜歡沒有被壓製或製止,那麽(me) 你的“思維”突觸連結就會(hui) 被不斷加強,日後它可能就會(hui) 形成一個(ge) 名叫“思維”的天賦。
當突觸連結的修剪完成後,大腦這座花園中就出現了三種路,分別是:狹窄崎嶇的土路,普通的路,以及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
而天賦其實就是那些我們(men) 大腦中留下來並得到加強的突觸連結,也就是那些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
可惜,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見識過自己“高速公路”的厲害,它們(men) 每天費盡力氣地行駛在狹窄崎嶇的土路上,以免跌下來摔倒。
可見,天賦並不完全是“天生的”,它是先天與(yu) 後天在互相作用下產(chan) 生的,但它形成的時間基本停留在了16歲前。當然,這並不是說在16歲後就不可能發生變化,隻是變化發生的幾率和難度要大上很多。
04 顯性天賦 VS 隱形天賦
而那些為(wei) 人所熟知的天賦,其實都是“顯性的”。
我稱之為(wei) “顯性天賦”,比如在數學、文學、藝術、運動等領域的特別突出的、優(you) 於(yu) 常人的天賦。
但是,還有一類截然不同的天賦,我稱之為(wei) “隱形天賦”,這類天賦就是我剛才說的每個(ge) 人都擁有的那些被強化的神經突觸連結。
這類天賦是被絕大多數人忽視了的珍寶,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於(yu) 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身上。
它們(men) 可能並不會(hui) 表現在音樂(le) 、繪畫、數學、籃球才能上,但它們(men) 卻時常表現在我們(men) 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行動上,是我們(men) 如影隨行的思維方式、感受和行為(wei) 方式。
比如:對於(yu) 看到的資料、文章、結論,除非你能看到確鑿的事實與(yu) 數據,否則你就總是抱著懷疑態度。這就是一種天賦,它的名字叫“分析”。
比如:你喜歡探索哲學性、抽象性的話題,喜歡探究自我和內(nei) 心世界,喜歡不斷的思考。這也是一種天賦,它的名字叫“思維”。
比如:你能看到每個(ge) 人身上獨特的地方,並會(hui) 為(wei) 這種人與(yu) 人之間的獨特性而喜悅。這也是一種天賦,它的名字叫“個(ge) 別”。
再比如:你能敏銳感知到他人與(yu) 自己的情緒和感情變化。這也是一種天賦(雖然在現代社會(hui) 裏我們(men) 習(xi) 慣稱之為(wei) 敏感,很多人常會(hui) 對它嗤之以鼻,但這是不對的),它的名字叫“體(ti) 諒”。
再比如:無論身處電梯裏、飛機上、雜貨店內(nei) 、還是其他任何地方,你都喜歡與(yu) 陌生人交談,能輕鬆與(yu) 陌生人建立聯係。這無疑也是一種天賦,它的名字叫“取悅”。
我以前在文章裏講過的我的天賦之一——學習(xi) ,很有好奇心,超愛學新東(dong) 西,不管有用沒用,自己的事是不是已經夠多了,這就是一種扯也扯不斷的吸引力。
它就是一種天賦,在不斷牽引著我。它讓我在這些年裏學習(xi) 了很多領域,一直抱有好奇心與(yu) 探索欲,從(cong) 未因年齡增長而減少過。
我在我的很多學員和團隊成員身上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天賦:
有人不喜歡衝(chong) 突,善於(yu) 在不同部門間達成共識、並最終實現目標;
有人說幹就幹,極具行動感染力。有人總能看到他人身上的潛力,並願意幫助他人成長。
這些,都是與(yu) 生俱來的天賦。
像數學、藝術、運動那樣的“顯性天賦”可能隻有很少人才有,然而“隱形天賦”卻是人人都有。
05 最後的話
我毫不遲疑的相信,每個(ge) 人都有屬於(yu) 自己的天賦,而且任何時候去發現和探索都為(wei) 時不晚。
關(guan) 鍵是你也要相信,即使你看似毫不出眾(zhong) 、普通平凡,你也是帶著你的獨特天賦來到這人世間的。
所以,你有理由讓自己的天賦綻放光芒,找到屬於(yu) 自己的路,走向屬於(yu) 自己的成功與(yu) 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