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組織

來源:正和島《決策參考》;華營管理私塾 發布日期:2021-07-15

在我們(men) 今天的世界中,很少有人會(hui) 像戰爭(zheng) 中的軍(jun) 人那樣每天都在直麵生死,但是對於(yu) 企業(ye) 管理者來說,在競爭(zheng) 性的商業(ye) 世界中,成功與(yu) 失敗同樣無所不在。盡管商業(ye) 競爭(zheng) 與(yu) 戰爭(zheng) 比起來當然算得上溫情脈脈,但對於(yu) 失敗者來說,結果是同樣的殘酷無情。


戰爭(zheng) 衝(chong) 突是人類對抗的最高形式,在戰爭(zheng) 領域,戰略戰術的正確與(yu) 否所造成的後果,遠遠比任何其他領域都來得明顯。戰爭(zheng) 關(guan) 乎到人員的生和死、組織的存和亡。在這種血與(yu) 火的戰場上總結出來的製勝智慧,從(cong) 來都是取勝之道的最高體(ti) 現。人類的競爭(zheng) 之道在戰場上成熟得最早。


有一句話叫做“商場如戰場”,戰場和商場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兩(liang) 個(ge) 領域都充滿了對抗;兩(liang) 個(ge) 領域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兩(liang) 個(ge) 領域都需要對勝利有強烈的信念和意誌,因而兩(liang) 個(ge) 領域都需要清晰的戰略、強大的組織、卓越的領導力以及團隊的執行力。戰爭(zheng) 和軍(jun) 事可以為(wei) 商業(ye) 世界的管理者提供一個(ge) 獨特的視角,從(cong) 戰爭(zheng) 看競爭(zheng) ,從(cong) 軍(jun) 事看管理,從(cong) 而更好地理解決(jue) 定競爭(zheng) 勝負的那些本質的要素。


01

組織最大的迷失是戰略的迷失


企業(ye) 的管理者從(cong) 戰爭(zheng) 和軍(jun) 事中可以得到的第一個(ge) 啟示,是要學會(hui) 戰略性的思考。


戰略這個(ge) 詞本來就來自於(yu) 軍(jun) 事,原因是沒有一個(ge) 領域會(hui) 像戰爭(zheng) 這樣把戰略的價(jia) 值揭示得如此淋漓盡致。

戰爭(zheng) 史上的一個(ge) 教訓是,無論是對於(yu) 組織還是個(ge) 人來說,戰略的錯誤向來都是最致命的錯誤。戰爭(zheng) 中經常有這樣的例子:贏了眼前,卻輸掉了長遠;贏了局部,卻輸掉了全局。戰術層麵一時的勝利,恰恰導致戰略層麵的全盤皆輸。

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戰術家。著眼整場戰爭(zheng) 去布局,是戰略家。超越戰爭(zheng) 去思考戰爭(zheng) ,才是政治家。如果你缺乏政治頭腦和戰略眼光,即使你取得了無數轟轟烈烈的戰績,也無法贏得持久的勝利。如果你的戰略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麽(me) 你的戰術和執行能力再強,往往也是南轅北轍,無法挽回戰略失誤所帶來的損失。

美軍(jun) 在越南戰爭(zheng) 中遭遇失敗,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就在於(yu) ,他們(men) 隻關(guan) 注戰術細節,而忽略了戰略全局,因而打贏了所有的戰鬥,但是輸掉了整場戰爭(zheng) 。德軍(jun) 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軍(jun) 隊的戰術向來都是大膽而精明。幾乎沒有軍(jun) 隊可以在戰術的優(you) 異方麵與(yu) 德軍(jun) 相比。但是,當1918年和1945年兩(liang) 度塵埃落定時,德軍(jun) 證明自己是政治無能並且戰略無方。其戰術與(yu) 作戰的優(you) 異表現,無法補救政治與(yu) 戰略的錯誤。

一個(ge) 典型的例子是基輔會(hui) 戰。基輔會(hui) 戰是二戰時期最大的包圍戰,蘇軍(jun) 5個(ge) 集團軍(jun) 被消滅,僅(jin) 被俘就達到了65萬(wan) 人。德軍(jun) 繳獲3500門火炮,還有900輛坦克。希特勒得意地稱這場會(hui) 戰為(wei) “世界戰爭(zheng) 史上最偉(wei) 大的會(hui) 戰”。然而這場會(hui) 戰使德軍(jun) 失去了占領莫斯科的最好機會(hui) :德軍(jun) 因為(wei) 基輔會(hui) 戰而喪(sang) 失了兩(liang) 個(ge) 月的寶貴時間,等到德軍(jun) 發起莫斯科戰役時,已經是10月份了。先是秋雨導致德軍(jun) 寸步難行,接下來是嚴(yan) 寒導致德軍(jun) 幾乎失去了戰鬥力。而蘇軍(jun) 方麵,則因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月,得到了寶貴的動員西伯利亞(ya) 預備隊的機會(hui) 。


德軍(jun) 的莫斯科戰役由此失敗,德國在三到五個(ge) 月內(nei) 征服俄國的計劃由此破產(chan) ,德軍(jun) 的“閃擊戰”時代,也由此宣告結束。德國陷入兩(liang) 線作戰,因此也就成為(wei) 無法改變的事實。曾任德國陸軍(jun) 總參謀長的哈爾德上將認為(wei) ,基輔會(hui) 戰是“東(dong) 方戰役中的一個(ge) 最大戰略性錯誤”。魯道夫·霍夫曼將軍(jun) 後來也總結說:基輔戰役“偏離了大方向”。

戰爭(zheng) 史給企業(ye) 管理者的一個(ge) 教訓是:過於(yu) 陷入局部的爭(zheng) 奪,反而會(hui) 失去對全局的把握能力。用對抗的思維去處理事情,即使贏了,往往也是殘局。

企業(ye) 也是這樣。競爭(zheng) 者當然要關(guan) 注競爭(zheng) 與(yu) 對手。但是過於(yu) 關(guan) 注對手,你的眼光就會(hui) 被對手所限製。太強的競爭(zheng) 與(yu) 敵對意識會(hui) 限製你的視野和格局,影響你的判斷與(yu) 思考,以及你的策略選擇,讓你陷入跟對手較勁的死結中不可自拔。真正的高手,不會(hui) 隻盯著一時的你死我活,而是著眼於(yu) 不斷變化的大局。

組織最大的迷失是戰略的迷失。有太多企業(ye) ,就是因為(wei) 太看重短期的業(ye) 績,反而損害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所以,不要為(wei) 了戰術的勝利而偏離了你戰略上的目標。也不要用簡單的戰術組合去取代真正的戰略。一係列看來合理的戰術調動,恰恰可能給你帶來的是更大的戰略災難。用雷軍(jun) 那句話說就是,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

比戰略懶惰更可怕的是:戰略上出現了問題,卻茫然不知,或不願承認,甚至把問題甩鍋給下屬,甩鍋給團隊。由此就不是去解決(jue) 更根本的戰略問題,而是企圖通過戰術或執行層麵的努力來挽回局麵。

二戰後期,麵臨(lin) 戰略上的困境,希特勒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新技術與(yu) 裝備的研發,以及發起成功的戰術性行動上,比如說那場孤注一擲的第二次阿登戰役。希特勒的命運告訴我們(men) ,不解決(jue) 戰略層麵的根本問題,卻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戰術與(yu) 執行上,最終隻會(hui) 讓你更有效地去做錯的事情。

戰爭(zheng) 和競爭(zheng) 的共同特點是: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戰略,你就會(hui) 成為(wei) 對方戰略的一部分;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計劃,你就會(hui) 成為(wei) 對方計劃的一部分。所以高明的管理者,總是把取勝的重心放在戰略布局上,著眼於(yu) 布長遠之局,布未來之局,通過高明的布局而取勝,而不是一時或一地的得失。

這就要求企業(ye) 管理者一定要像優(you) 秀的將軍(jun) 那樣學會(hui) 戰略性的思考。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要學會(hui) 從(cong) 眼前事務性的工作中擺脫出來。要擺脫日常競爭(zheng) 中束縛自己的反應式的思維模式,要有一種取勢和提前布局的意識和能力。長遠的戰略,才會(hui) 讓你的一個(ge) 個(ge) 行動具有深遠的意義(yi) ,使你的努力有一致性和連續性,讓你每一個(ge) 具體(ti) 目標的實現都是促進總體(ti) 目標的達成,才能幫你把戰術性的機會(hui) 發展成為(wei) 戰略性的勝利。


02

新手看打仗,老手看組織


企業(ye) 的管理者從(cong) 戰爭(zheng) 和軍(jun) 事中所能得到的第二個(ge) 啟示,是係統性的組織能力至關(guan) 重要。


在遠征埃及的金字塔戰役中,拿破侖(lun) 的法國騎兵大敗埃及的馬木留克騎兵。戰後,拿破侖(lun) 對兩(liang) 支軍(jun) 隊進行比較時,留下了一段著名的點評:“兩(liang) 個(ge) 馬木留克騎兵絕對能打贏三個(ge) 法國騎兵,一百個(ge) 法國騎兵能抗衡一百個(ge) 馬木留克騎兵,三百個(ge) 法國騎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ge) 馬木留克騎兵,一千個(ge) 法國騎兵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ge) 馬木留克騎兵。”


大概沒有什麽(me) 能比拿破侖(lun) 的這段話,可以更好地揭示出係統性的組織能力對於(yu) 軍(jun) 隊戰鬥力的決(jue) 定性影響了。戰爭(zheng) ,尤其是大規模的戰爭(zheng) ,對於(yu) 軍(jun) 隊來說從(cong) 來都是最好的壓力測試,尤其是對於(yu) 軍(jun) 隊的組織與(yu) 管理能力是最好的考驗。強大的組織和良好的管理,才能支撐起一支軍(jun) 隊長期的、大規模的作戰。你要是想在戰爭(zheng) 中取勝,就必須通過係統的組織、管理與(yu) 保障,把組織的資源有效地整合好。這樣才能將組織的整體(ti) 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


事實上,當我們(men) 回顧戰爭(zheng) 曆史就會(hui) 發現,戰爭(zheng) 史上很多戰爭(zheng) 的勝負,從(cong) 根本上來說取決(jue) 於(yu) 雙方的組織能力。


戰國時期魏國的武卒和秦國的銳士之所以能夠稱雄一時,成吉思汗的蒙古軍(jun) 隊之所以能夠橫掃歐亞(ya) 大陸,中共軍(jun) 隊在長期的國共之爭(zheng) 中之所以能夠一步步地戰勝國民黨(dang) 軍(jun) 隊,很大程度上依靠的都是強大的組織能力。


西方也是如此。羅馬軍(jun) 團的戰鬥力從(cong) 何而來?一名羅馬士兵的戰鬥力總是有限的,然而4800名士兵所組成的羅馬軍(jun) 團,卻變成了一台強大的殺人機器。蠻族的軍(jun) 隊雖然人數眾(zhong) 多,也不乏勇武的戰士,但是缺乏羅馬軍(jun) 團那樣嚴(yan) 密的組織,因而總是無法擺脫匹夫之勇的局限。這也就是為(wei) 什麽(me) 軍(jun) 馬軍(jun) 團總是可以在潮水般衝(chong) 上來的蠻族士兵麵前巋然不動。


管理上的一個(ge) 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組織。企業(ye) 剛剛成立的時候,管理者往往關(guan) 注的是市場,是產(chan) 品,是營銷,是爆款,是業(ye) 務,是迅速的擴張。一句話,關(guan) 注的是如何打仗,如何打更大的仗。要的都是看得見的結果。要的是立竿見影。要的是攻城掠地。沒有多少人會(hui) 去思考組織的問題,更不會(hui) 真正去在這方麵投入。


等到突然發現企業(ye) 打不了硬仗了,管理者才會(hui) 意識到組織能力跟不上了。原來所有的問題都是組織的問題。忽視組織能力建設所帶來的問題,一下子都浮出了水麵。


在企業(ye) 的起步期,往往有誌同道合的追隨者就可以了。但到了企業(ye) 的發展與(yu) 擴張期,組織能力就成了決(jue) 定企業(ye) 生死的關(guan) 鍵。先天不足的組織,將無法承受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所以,那些速成型的組織總是走不長遠。原因很簡單,離開了核心組織能力的打造,企業(ye) 業(ye) 務與(yu) 規模的擴張就沒有了根基。


阿裏巴巴為(wei) 什麽(me) 有今天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其強大的組織能力。組織能力支撐起了阿裏巴巴的戰略,支撐起了其高速的業(ye) 務發展和組織擴張。華為(wei) 成功的奧秘之一,也是把能力建立在組織上。這非常像共產(chan) 黨(dang) 當年的“支部建在連上”。


回顧那些偉(wei) 大企業(ye) 的戰略,都是以提出宏大的願景開始,以打造強大的組織能力落地。再宏大的願景,再偉(wei) 大的戰略,也需要落實到組織和管理的層麵。真正的決(jue) 勝往往是在組織的層麵來實現。企業(ye) 家能力的最後較量,其實是駕馭和變革組織的能力的較量。


不幸的是,在現實中,我們(men) 雖然不乏聰明的創業(ye) 者,但是有太多的中國民營企業(ye) 家,用肖知興(xing) 教授的話說,是商業(ye) 上的天才、組織上的白癡。組織架構隨意,人事安排混亂(luan) ,後勤財務一塌糊塗——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那麽(me) 多的敗局,就是敗在組織上。內(nei) 部管理混亂(luan) ,組織千瘡百孔,你機會(hui) 越大,發展越快,反而會(hui) 死得越慘。太多陷入敗局的組織,其實都是敗於(yu) 自身,其實都是自己打敗了自己。


孫子早就在2500年告訴我們(men) 說:“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wei) 勝敗之政。”真正長期主義(yi) 的高手,一定是先從(cong) 理念到製度這樣一些組織的基本麵做紮實,以奠定組織取勝的基礎,在動蕩而複雜的環境中主宰自己的命運。


03

好的將軍(jun) 都是打出來的


企業(ye) 的管理者從(cong) 戰爭(zheng) 和軍(jun) 事中所能得到的第三個(ge) 啟示,是管理者必須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


 “在培養(yang) 領導者方麵誰做得最好?”管理大師德魯克和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對這個(ge) 問題的回答都是“美國陸軍(jun) ”。德魯克還寫(xie) 到:“軍(jun) 隊所培養(yang) 和發展的領導者比所有機構的總和還要多,並且失敗率更低。”因此,他們(men) 建議企業(ye) 管理者應該向軍(jun) 隊學習(xi) 領導力。


的確,戰爭(zheng) 是最需要優(you) 秀領導者的人類活動,戰場也從(cong) 來都是學習(xi) 領導力的最佳課堂。軍(jun) 人從(cong) 成為(wei) 領導者那天起就明白,自己的首要職責,就是必須隨時在複雜、殘酷、危險而緊張的環境中,引導士兵展開行動,迎接挑戰,奪取勝利,完成使命,而這就需要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用孫子的話來說,“聚三軍(jun) 之眾(zhong) ,投之於(yu) 險,此將軍(jun) 之事也。”


關(guan) 於(yu) 戰爭(zheng) 環境下的領導力,孫子提出了五條要素:“智、信、仁、勇、嚴(yan) ”,吳子也提出了五條原則:“理、備、果、戒、約”,克勞塞維茨則提出了“幹勁、堅強、頑強、剛強和堅定”五種表現形式。


在戰爭(zheng) 中,好的將軍(jun) 從(cong) 來是打出來的,而不是選出來的。什麽(me) 是戰爭(zheng) 中的領導力,你到底有沒有領導力、你的領導力水平高還是低,一上戰場,就會(hui) 一清二楚。回顧數千年的戰爭(zheng) 史,其中有兩(liang) 條要素是古今中外所有優(you) 秀的將軍(jun) 都必須具備的,一是沉著冷靜的意誌,二是同甘共苦的品質。


戰爭(zheng) 中的領導力,首先體(ti) 現在沉著冷靜的意誌上。


戰爭(zheng) 環境最大的特點是複雜而危險。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人性的弱點會(hui) 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個(ge) 時候,領導者所要做的,就是絕對不能允許情緒和心理壓力主導了你的決(jue) 策,以及你的隊伍。


戰爭(zheng) 史上,戰場指揮官堅定而沉著的領導力,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它可以迅速滲透到整個(ge) 組織之中,尤其是在極端的環境中。這樣的領導力可以幫助克服下屬的懷疑猶豫,同時減少下屬的焦慮。強大的自信,加上堅強的意誌和自律,往往可以使指揮官在很容易導致無所作為(wei) 的情況下,去采取必要的行動。


二戰時期英國著名的元帥蒙哥馬利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說:“一個(ge) 指揮官最寶貴的品質之一,也許就在於(yu) 他在計劃與(yu) 作戰行動中傳(chuan) 播信心的能力,盡管在他內(nei) 心對結局並沒有太大的把握。”而這就要求指揮官必須具備強大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念。


兵凶戰危,人的心理很容易在瞬息萬(wan) 變的戰爭(zheng) 中失去平衡,從(cong) 而導致決(jue) 策出現混亂(luan) 。所以王陽明說:“凡人智能,相去不甚遠。勝負之決(jue) ,不待卜諸臨(lin) 陣,隻在此心動與(yu) 不動耳。”人的智能差距並不太大。決(jue) 定勝負的要素,是你內(nei) 心鎮定自若,還是陷入慌張。湘軍(jun) 名將羅澤南也說:“亂(luan) 極時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學。”


真正的高手,可以在任何複雜的環境中,都能保持不為(wei) 所動的冷靜,因而在極其混亂(luan) 甚至極其不利的環境中,能以沉著鎮定的心理,進行清晰而合理的計算,並從(cong) 容不迫,謀定後動,從(cong) 而傳(chuan) 遞出強大的自信,和對混亂(luan) 局麵的控製能力,進而一舉(ju) 奠定勝局。稱職而又自信的領導者,甚至可以在看來已經毫無希望的情況下率領軍(jun) 隊轉敗為(wei) 勝,扭轉乾坤。


擁有這種品格的領導者,才能在混亂(luan) 和危險的環境中體(ti) 現出強大的領導力,從(cong) 而贏得下屬的信任與(yu) 忠誠,並製定出正確的決(jue) 策,最終帶領組織去贏得勝利。


戰爭(zheng) 中的領導力,還體(ti) 現在與(yu) 下屬同甘共苦的品質上。


軍(jun) 隊所麵臨(lin) 的是最險惡的環境,戰場上的軍(jun) 人每天都在直麵生死。用吳子的話說:“凡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凡是兩(liang) 軍(jun) 相接的戰場,都是屍橫遍野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中,同生死、共患難、生死與(yu) 共、至死不渝的感覺,對於(yu) 戰爭(zheng) 中的團隊來說,從(cong) 來都是至關(guan) 重要的。


不能期望下屬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分享下屬的苦難,和下屬一起戰鬥,與(yu) 下屬同甘共苦這樣的行動,在戰爭(zheng) 的環境中比任何言語都重要。所以幾乎所有的軍(jun) 事著作,都強調同甘共苦、同生共死在戰爭(zheng) 領導力中的重要性。《美國陸軍(jun) 領導力手冊(ce) 》中有一段話:“好的陸軍(jun) 領導者,即便在最高戰略領導層,也不會(hui) 把戰士推出去戰鬥而自己安坐在後方。他們(men) 會(hui) 和戰士一起深入實地,在第一線進行領導。”


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流過血,一起流過汗。一起摸爬滾打,一起經受戰火。一起分擔失敗的壓力,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這樣的體(ti) 驗,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命運共同體(ti) 的感覺,對於(yu) 軍(jun) 隊來說,比什麽(me) 都重要。


企業(ye) 也是如此。在複雜、動蕩而充滿壓力的商業(ye) 環境中,優(you) 秀的管理者同樣也要像優(you) 秀的將軍(jun) 一樣,贏得下屬的信任,打造出有凝聚力的團隊,並帶領團隊全力以赴地去爭(zheng) 取競爭(zheng) 的勝利。這同樣需要強大的領導力。


再好的戰略理念,也需要強大的領導力,才能真正落地。戰場和商場,都是如此。


04

價(jia) 值驅動下的執行才是最強有力的執行


企業(ye) 的管理者從(cong) 戰爭(zheng) 和軍(jun) 事中所能得到的第四個(ge) 啟示,是如何打造出強大的執行力。


每位企業(ye)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團隊具有強大的執行力,但執行力向來也是困擾全球商界的一個(ge) 頑固性難題。因此所有的管理者都希望能夠找到打造強大的執行力的思路、方法與(yu) 流程。


世界上執行力最強的組織,一定非軍(jun) 隊莫屬。軍(jun) 隊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執行的文化。無論是我軍(jun) 的“保證完成任務”,還是西點的“沒有任何借口”,都是如此。軍(jun) 隊因而成為(wei) 關(guan) 注團隊執行力的企業(ye) 管理者們(men) 不約而同的研究和學習(xi) 對象。


在長期的戰爭(zheng) 中,軍(jun) 隊在執行力方麵早已經提出了一係列成熟而有效的心得,比如,理解上級的意圖是有效執行的前提;比如,個(ge) 人執行很重要,但組織執行才是一切;比如,高效的執行需要打造明確而令人信服的高清目標,而不僅(jin) 僅(jin) 是大致的願景;比如,好的計劃製訂要去中心化、要簡潔、要多元參與(yu) 、要使每個(ge) 人負責;比如,沒有什麽(me) 事情會(hui) 完全按計劃進行,必須為(wei) 突發事件做好詳細計劃;比如,領導者要把成功歸於(yu) 團隊,而把失敗歸於(yu) 自己;比如,執行過程中必須專(zhuan) 注於(yu) 那些與(yu) 任務相關(guan) 的最重要的任務;比如,沒有完美的信息,等待完美信息的組織注定會(hui) 失敗,成功的執行者一定是敏於(yu) 適時而動的,因此,迅速製訂一個(ge) 80% 完美的計劃,勝過一個(ge) 花太長時間製訂的100%完美的計劃;等等。


所有的這些心得,都是從(cong) 戰爭(zheng) 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並且對於(yu) 企業(ye) 管理者打造強有力的執行團隊和文化,同樣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yi) 。


對於(yu) 管理者來說,在執行中最困難的可能是如何讓組織的成員自覺自發地去執行。問題是:戰爭(zheng) 是要死人的,為(wei) 什麽(me) 軍(jun) 人會(hui) 在明明知道自己很可能會(hui) 失去生命的情況下,還會(hui) 堅決(jue) 地去執行?


在古人看來:“將死鼓,禦死轡,百吏死職,大夫死行列。此法令行也。”將軍(jun) 就要死在自己的指揮位置上,禦手就要死在自己的駕駛位置上,各級軍(jun) 官就要死在作戰的行列中,這才叫做執行。為(wei) 什麽(me) 可以做到這樣?除了軍(jun) 隊的紀律、榮譽與(yu) 服從(cong) 意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官兵對於(yu) 組織價(jia) 值的高度認同。用孫子的話,就是“道者,令民與(yu) 上同意也,故可以與(yu) 之生,與(yu) 之死,而不畏危”。道,就是讓上級和下級之間有共同的意願和追求。所以可以同生死,共患難,而不畏懼任何危險。


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會(hui) 以紅軍(jun) 長征為(wei) 例,問管理者們(men) 一個(ge) 問題:當年長征中的紅軍(jun) ,是一支讓今天的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的軍(jun) 隊:衣不蔽體(ti) ,食不裹腹,裝備極差,顛沛流離,每天麵對的是困苦和死亡。如果這是一支國民黨(dang) 的軍(jun) 隊,或者任何一支軍(jun) 閥的軍(jun) 隊,離開蘇區之後不久,這支隊伍早就散掉了。紅軍(jun) 的長征為(wei) 什麽(me) 取得了最後勝利?


這是一支有信仰的部隊,這是一個(ge) 有理念的組織。


企業(ye) 當然是要追求利潤的,企業(ye) 員工當然需要經濟回報,但即使在商業(ye) 這種以功利為(wei) 特征的世界裏,缺乏清晰價(jia) 值主張的企業(ye) 也無法走得長遠。


僅(jin) 僅(jin) 靠利益來凝聚的組織,隻能是軍(jun) 閥,隻能是雇傭(yong) 軍(jun) ,乃至於(yu) 土匪。沒有願景,沒有是非。有利而來,利盡而散。從(cong) 來沒有哪一支軍(jun) 閥或土匪的隊伍能夠成事,即使是在亂(luan) 世之中。塵埃落定的時候,人們(men) 就會(hui) 發現,最後勝出的,一定是有清晰理念的那支力量。


為(wei) 什麽(me) 優(you) 秀的員工願意留在你的企業(ye) ?我們(men) 往往以為(wei) 是滿意的薪酬。薪酬當然很重要,但遠遠不夠。金錢無法購買(mai) 到真正的忠誠。今天這樣的時代,人們(men) 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價(jia) 值能否得到真正的實現。所有的優(you) 秀人才都在思考一個(ge) 問題,就是把自己最好的時光、最有價(jia) 值的努力,投到你這個(ge) 企業(ye) 裏,到底是否值得?


美國心理學會(hui) 前主席馬丁·塞利格曼在《真實的幸福》一書(shu) 中說:幸福感有三項要素構成:快樂(le) 、投入和意義(yi) 。三項要素之中,快樂(le) 帶來的幸福感最為(wei) 短暫。塞利格曼說:有太多的人以追求快樂(le) 做為(wei) 生活的目的,但是對於(yu) 幸福感而言,投入和意義(yi) 卻遠比快樂(le) 更重要。


如果你是領導,你給下屬提供的究竟是什麽(me) ?是一項值得為(wei) 之奮鬥的事業(ye) ,或者隻是一份養(yang) 家糊口的工作而已?最後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好的組織,一定會(hui) 建立清晰的價(jia) 值主張。卓越的願景、使命、價(jia) 值觀,才可以真正對優(you) 秀的員工形成強大的激勵,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yi) ,讓員工願意去全力投入。用北宋軍(jun) 事學者張預的話說,就是“見義(yi) 而行,不待命也”。價(jia) 值驅動下的執行,才是最強有力的執行。


如果說在戰場上,真正讓人超越生死利害的,尤其是能夠幫你渡過至暗時刻的,是官兵的信念與(yu) 追求。那麽(me) 在商業(ye) 世界中,清晰的使命、願景、價(jia) 值觀同樣是一個(ge) 成功企業(ye) 的真正核心競爭(zheng) 力,並構成了區別於(yu) 對手的獨特資源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這種競爭(zheng) 力也是最難被對手所複製和超越的。


領導者的一個(ge) 主要任務,就是從(cong) 一開始就為(wei) 組織的每一個(ge) 成員找到這樣一個(ge) 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理由,找到組織成員強大的自驅力。有了這樣的理由,有了這樣的自驅力,組織的成員就會(hui) 不計一切地付出,員工的執行才能真正變成自覺自發的執行。


這是讓組織變得強大的無形的精神內(nei) 核,是組織能夠曆經挫折而長期生存、不斷發展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偉(wei) 大與(yu) 平庸的不同之所在,更是戰爭(zheng) 和軍(jun) 事所揭示的一個(ge) 真理。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