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jue) 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yang) 老服務等消費。從(cong) 數據上看,改善性購房需求仍富有潛力,政策支持改善性購房需求有序釋放大有可為(wei) 。......
近年來,重點城市大戶型、改善性住宅消費占比不斷提升。全國主要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中,三室戶型成交占市場主導地位,大戶型成交占比也穩步上揚。在信貸環境顯著改善、相對寬鬆的情況下,“賣一買(mai) 一”、連環交易、置換交易客戶的需求明顯增加。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jue) 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yang) 老服務等消費。從(cong) 數據上看,改善性購房需求仍富有潛力,政策支持改善性購房需求有序釋放大有可為(wei)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達到1.06間,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麵積為(wei) 41.76平方米,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增加了10.7平方米。可以說,從(cong) 增量時代邁向存量時代的房地產(chan) 市場,伴隨著的是城鎮家庭正在從(cong) 有得住,邁向住得好,發展目標已經從(cong) 住有所居,升級為(wei) 住有宜居、住有安居。
在改善和提升住房條件的過程中,城鎮居民的住房需求將逐漸從(cong) 單純擴大居住麵積,轉變為(wei) 拓展空間功能、提升住房舒適度、提高居住品質與(yu) 生活質量,考慮因素將覆蓋至居住區位、生活配套、教育資源、市政設施、社區服務、小區環境、物業(ye) 管理等多方麵,購房模式將包括連環交易、以購換租、以小換大、以舊換新、以遠換近等,呈現梯次性、有序性、漸進性。
改善性住房的增長潛力空間,主要集中在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群體(ti) 以及非戶籍常住人口身上。有研究表明,住房可負擔性對家庭形成期流動人口居留意願的擠出效應更強,公共服務水平對家庭擴張期流動人口居留意願的引力效應更強。因而,在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務供給、健全市政公用設施、完善城市住房體(ti) 係、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增強創新創業(ye) 能力等方麵的具體(ti) 努力,將更好激發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非戶籍常住人口、居住在老舊小區和城中村等待改造地段人群等的購房需求。
不同居住人群也各自存在特定的、特殊的改善性需求。例如,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5%的老年人獨居或僅(jin) 與(yu) 老伴同住,54%的老人在樓齡大於(yu) 20年的老房屋內(nei) 居住。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高齡人群及其家人無疑將更加重視住房在出行、醫療、康養(yang) 等方麵的適老設施配套狀況。
又如,有報告顯示,在全國36個(ge) 主要城市中,有超過1000萬(wan) 人平均每日單程通勤時長超過60分鍾,個(ge) 人身心健康可能受到超長通勤時間影響。城市運營也麵臨(lin) 著交通擁堵、土地利用、空氣汙染、能源損耗等諸多方麵挑戰。職住分離人群在交通通勤和實現職住平衡方麵均具有較大需求,這一部分的改善性購房需求也不容忽視。
近日,武漢市提出結合房價(jia) 和新房庫存情況,動態調整住房限購範圍。這是各地動態優(you) 化調整限購政策、促進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的最新例證。有條件的城市可以繼續因城施策,優(you) 化包括信貸政策在內(nei) 的差別化住房政策。在滿足首套住房消費需求基礎上,可考慮適時、適當地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調整二套房貸利率加點、調整限購套數、調整限購區域等,以滿足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人群。
還可探索提高住房貸款借款人最高年齡、加大支持和創新住房租賃貸款、放鬆二孩和三孩家庭限購等措施,以滿足老年人、新市民、創新型技能型人才以及多孩家庭等群體(ti) 的住房消費需求,更好地降低購房成本,提升換房意願,釋放合理的改善性購房需求。同時,應繼續嚴(yan) 防嚴(yan) 懲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chan) 領域,更好地抑製投機性需求與(yu) 投資性需求。